第12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1月05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让非遗展现青春风采(新语)

陶 晶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05日   第 12 版)

  非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现代元素,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现出青春风采

  

  雕版印刷在直播平台上吸引成千上万年轻人观看,京剧脸谱图案印到腕表上,故宫文物变成新颖的文创形象……随着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的广泛运用和精准传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触到非遗,非遗焕发出新的活力。

  用丰富的表现形式满足年轻受众的需求,可以让非遗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年轻人关注非遗,渴望深入了解非遗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非遗传承人应主动作为,深入了解年轻群体的所思、所想,增加非遗表现形式的丰富性。一方面,在发扬与传播非遗文化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通过新技术进行活态展示与传承,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另一方面,非遗元素主动与新国潮联动,通过优化设计、增加个性化方案,更贴近年轻人的审美品位。非遗的表现形式日益多样,既能以年轻人易于接受的方式获得更加广泛的受众,也能吸引年轻群体参与互动。

  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开发利用。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已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同时建立了国家、省、市、县4级非遗名录体系,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相关部门认定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多人,其中90后占比逐年增长,为非遗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年轻一代已开始接棒,非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现代元素,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现出青春风采。

  (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教师)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