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广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1月04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 探寻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擦亮“农业硅谷”金字招牌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04日   第 08 版)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的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简称“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自2018年5月实体运作以来,紧扣“实施国家战略、承接区域需求、打造农业硅谷”的发展愿景,按照“农业产业科创中心”的功能和定位,以创新研发为基础,以产业技术孵化、产业化为重点,围绕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功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方向,在载体平台建设上下功夫、在人才团队建设上做文章、在创新机制上出实招,跑出“南京速度”,擦亮金字招牌,逐步建成“四高”资源集聚区,着力攻关种业发展等关乎粮食安全的重大课题,努力成为江苏农业现代化重要引擎、长三角乡村振兴探路先锋,为全国农业发展献技献策。

  

  做优平台载体,厚植科创沃土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是以产业科技转化为核心,向前延伸以产业需求引导科研方向,向后拓展带动成果孵化、产业化,打造农业科技产业总部经济,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动力的综合平台。

  经过几年探索,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正逐渐打造成为一个“双创、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建设农业硅谷,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坚持科创载体“立”谷、招商引智“建”谷、体制机制“成”谷、辐射带动“亮”谷。全力开展农业产业共性技术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动三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打造特色农业全产业链,逐步成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聚集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模式创新的“试验田”。

  深化科技合作,汇聚全球英才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从源头谋创新,吸引和集聚全球农业高端人才,打造一支高水准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10余所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广泛合作关系;集聚近10个院士团队,打造集群式农业院士创新基地;培育南京思农生物有机肥研究院、中农宠物营养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此外,围绕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功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累计签约项目200多个;落地天邦集团、益客农牧、农信互联等一批总部企业……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所走的每一步路,都在为未来蓄力,让创新和开放融入发展的血脉中。

  强化资源集聚,精筑创新高地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着力建设长三角农业创新共同体,深化农业国际科技合作,精准吸引和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培育和引进经济实力强、创新水平高、市场开拓广的农业科技企业超过100家。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联合新希望集团、中信农业、江苏苏美达集团等成立总规模17.8亿元的农业科创基金,与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共建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助力农业科技企业加速成长。

  自2018年5月实体运作以来,入驻项目累计申报专利227件。2021年,入驻企业共签订合同2054份,合同交易额超过10亿元。新创蔬菜研究院的杂交小白菜新品种、农芯智慧农业研究院的田间播种机器人设备、思农生物有机肥研究院的“生物+分子膜”发酵技术等数十家企业的产业化成果在全国多个省份推广应用。

  “十四五”时期,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将立足浦口区农业实际,通过科技赋能、提质增效,瞄准高质量科技供给、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两个方向,全面实施农业产业提升、农产品品牌塑造、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农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创业人才培训五大工程,大力提升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示范推广能力。围绕打造“农业硅谷”总目标,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努力实现更多突破,答好科技自立自强“时代考题”。

  数据来源: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