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贵州天气寒冷,却又蕴含生机。“春茶贵如金”,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贵州省大部分县乡春茶大规模开园时间比较早,某些区域茶树甚至出芽更早。2022年1月1日,凭借独有的小环境、小气候、煤山地热等地质气候优势,贵州一些区域绿茶已出新芽,迎来新年“第一采”,贵州普安等地的茶农已喝上新年第一天采摘的新茶。
春未至,贵州绿茶却春意盎然。
贵州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贵州发展茶产业更是久久为功、坚持不懈。贵州茶园总面积已达700万亩,其中投产茶园面积643万亩,2021年茶叶产量约达46.99万吨、产值570.9亿元,产量、产值分别同比增长约7.7%和13.3%,带动涉茶人数340余万人,涉茶农户年人均收入12351元。茶产业已成为贵州农业现代化中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富民产业,而以“贵州绿茶”省级公用品牌为引领的贵茶正从云贵高原走向世界。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贵州绿茶,与君迎春共饮。
贵州绿茶历史悠久。贵州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上世纪80年代贵州省晴隆县发现了距今164万年的茶籽化石。境内古茶树广布,类型多样、茶资源丰富。
古时,贵茶通过“茶马古道”走出大山;今天,贵州以“贵州绿茶”为引领构建“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区域主要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提升“贵州绿茶”品牌内涵,严格把控“贵州绿茶”用标产品质量,规范“贵州绿茶”地理标志产品包装使用。全省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让贵茶走出贵州,走向世界。
“贵州绿茶”是农业农村部授予的首个茶叶类省域农产品地理标志;重点打造的区域品牌“三绿一红”知名度、美誉度、认可度与日俱增:“都匀毛尖”是中国名茶之一,品牌价值从2014年的13.78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40.2亿元,“湄潭翠芽”被推荐为“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绿宝石”品牌荣获德国DLG农业协会金奖,“遵义红”品牌价值达8.56亿元;正安白茶、石阡苔茶、瀑布毛峰、雷山银球茶、水城春、普安红、开阳富硒茶等各地方茶品牌声名鹊起。
贵州绿茶风味佳。贵州是全国唯一兼具“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的全境高原茶区,全省平均海拔1100米,年均降雨1200毫米,年均气温14℃,森林覆盖率61.5%,处处山峦叠嶂、云雾缭绕。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出贵州茶“高水浸出物、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的品质,铸就了贵州茶“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的特征。
黔中春景似画。登高望茶,云雾间山绿、水清,茶田横成浪、纵成波、碧连天、漫山野,清风相送,茶香沁人。贵州春茶生产时间从3月上中旬到5月份,是国内春茶生产季节最长的区域之一。品贵茶,见其形,匀整紧实,茸毛多、条索紧,卷曲形如银钩、扁平形如针叶、颗粒形如宝石;见其色,纯鲜亮,汤色晶莹剔透;闻其香,香气馥郁,沁人心脾,闻之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品其味,味醇鲜美、入口滑润、回味甘甜。
贵州绿茶品质优。“贵州绿茶”以绿色、生态、干净、有机、安全为品质核心,“绿”是贵州茶叶的本质特征。贵茶始终践行“两山”理念,定位做“干净茶、生态茶、安全茶”,全面禁止除草剂和水溶性农药,茶园禁用农药提高到128种。如今,47个茶叶主产县茶园均建立了来源清晰、去向可查的可追溯系统。
筑牢茶叶质量安全。全省现有注册茶叶企业(合作社)581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2家,较2020年新增2家,省级龙头企业230家;茶叶精制加工中心74个,清洁化自动化生产线1666条;通过SC认证企业1067家,通过ISO9001、SIO2000、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企业226家。围绕茶叶加工、标准宣传及贯彻实行、试验示范技术推广以及机械改造升级等方面,联合省内外科研单位专家团队,在9个市(州)开展技术服务及培训,解决春茶生产温度较低、湿度较大,不利于萎凋的问题,改善茶叶品质。组织茶企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类评(斗)茶赛、茶叶加工技能竞赛,以赛提升技术、培养人才。积极推进精深加工。以生产基底茶原料和开发丰富终端产品为抓手,进一步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延伸产业链,提高茶树资源利用率和经济附加值。
贵州绿茶富民富业。茶产业是贵州的富民产业,贵州有数百万茶农从事种茶、管茶、采茶、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等。为助力茶产业发展,贵州省成立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推进茶产业发展专班,确立“守正创新、正本清源、确立地位”思路,形成宣传推动、品牌引领、市场拓展、企业集团化运营的新格局。依托贵州茶树资源、生态茶园、茶文化、茶产品等优势,深入推动“产业+文化+旅游”跨领域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创意茶文化作品、开发茶旅游商品;积极培育茶园生态观光、茶文化体验、茶文化康养、茶旅研学等茶旅新业态。
以茶弘文、以茶兴业、以茶惠民,为茶农谋利、为饮者造福。“十四五”期间,贵州将在保持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增长的同时,聚焦茶产业主体发展和茶叶品质提升。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底,贵州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750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面积650万亩以上;茶产业加工企业和合作社数量10000家以上,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00家以上;茶叶总产量按照2.8%左右的增长率测算,到2025年底茶叶总产量达到50万吨,茶叶产值按照9.7%的增长率测算,到2025年底突破800亿元。经过5年发展,筑牢贵州茶产业在全国茶产业第一方阵地位,实现贵州从茶产业大省迈向茶产业强省。
坚持“守正创新、正本清源、确立地位”思路,秉持“干净黔茶 全球共享”理想,贵州茶产业将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围绕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高品质绿茶中心、全国茶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全国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最大高标准茶园基地、全国最大茶加工集聚基地、全国最大茶产品出口基地“一心二区三基地”的发展目标,实施好品牌培育、市场拓展、主体培育、加工升级、基地提质、质量安全、创新引领、文化添彩、融合发展“九大工程”,构建更具贵州特色、贵州风格、贵州气度的茶产业发展新格局。
数据来源: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人民日报 2022年01月02日 星期日
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
贵州绿茶“第一采” 寄与天下爱茶人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02日 第 08 版)
冬日的贵州天气寒冷,却又蕴含生机。“春茶贵如金”,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贵州省大部分县乡春茶大规模开园时间比较早,某些区域茶树甚至出芽更早。2022年1月1日,凭借独有的小环境、小气候、煤山地热等地质气候优势,贵州一些区域绿茶已出新芽,迎来新年“第一采”,贵州普安等地的茶农已喝上新年第一天采摘的新茶。
春未至,贵州绿茶却春意盎然。
贵州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贵州发展茶产业更是久久为功、坚持不懈。贵州茶园总面积已达700万亩,其中投产茶园面积643万亩,2021年茶叶产量约达46.99万吨、产值570.9亿元,产量、产值分别同比增长约7.7%和13.3%,带动涉茶人数340余万人,涉茶农户年人均收入12351元。茶产业已成为贵州农业现代化中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富民产业,而以“贵州绿茶”省级公用品牌为引领的贵茶正从云贵高原走向世界。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贵州绿茶,与君迎春共饮。
贵州绿茶历史悠久。贵州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上世纪80年代贵州省晴隆县发现了距今164万年的茶籽化石。境内古茶树广布,类型多样、茶资源丰富。
古时,贵茶通过“茶马古道”走出大山;今天,贵州以“贵州绿茶”为引领构建“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区域主要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提升“贵州绿茶”品牌内涵,严格把控“贵州绿茶”用标产品质量,规范“贵州绿茶”地理标志产品包装使用。全省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让贵茶走出贵州,走向世界。
“贵州绿茶”是农业农村部授予的首个茶叶类省域农产品地理标志;重点打造的区域品牌“三绿一红”知名度、美誉度、认可度与日俱增:“都匀毛尖”是中国名茶之一,品牌价值从2014年的13.78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40.2亿元,“湄潭翠芽”被推荐为“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绿宝石”品牌荣获德国DLG农业协会金奖,“遵义红”品牌价值达8.56亿元;正安白茶、石阡苔茶、瀑布毛峰、雷山银球茶、水城春、普安红、开阳富硒茶等各地方茶品牌声名鹊起。
贵州绿茶风味佳。贵州是全国唯一兼具“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的全境高原茶区,全省平均海拔1100米,年均降雨1200毫米,年均气温14℃,森林覆盖率61.5%,处处山峦叠嶂、云雾缭绕。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出贵州茶“高水浸出物、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的品质,铸就了贵州茶“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的特征。
黔中春景似画。登高望茶,云雾间山绿、水清,茶田横成浪、纵成波、碧连天、漫山野,清风相送,茶香沁人。贵州春茶生产时间从3月上中旬到5月份,是国内春茶生产季节最长的区域之一。品贵茶,见其形,匀整紧实,茸毛多、条索紧,卷曲形如银钩、扁平形如针叶、颗粒形如宝石;见其色,纯鲜亮,汤色晶莹剔透;闻其香,香气馥郁,沁人心脾,闻之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品其味,味醇鲜美、入口滑润、回味甘甜。
贵州绿茶品质优。“贵州绿茶”以绿色、生态、干净、有机、安全为品质核心,“绿”是贵州茶叶的本质特征。贵茶始终践行“两山”理念,定位做“干净茶、生态茶、安全茶”,全面禁止除草剂和水溶性农药,茶园禁用农药提高到128种。如今,47个茶叶主产县茶园均建立了来源清晰、去向可查的可追溯系统。
筑牢茶叶质量安全。全省现有注册茶叶企业(合作社)581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2家,较2020年新增2家,省级龙头企业230家;茶叶精制加工中心74个,清洁化自动化生产线1666条;通过SC认证企业1067家,通过ISO9001、SIO2000、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企业226家。围绕茶叶加工、标准宣传及贯彻实行、试验示范技术推广以及机械改造升级等方面,联合省内外科研单位专家团队,在9个市(州)开展技术服务及培训,解决春茶生产温度较低、湿度较大,不利于萎凋的问题,改善茶叶品质。组织茶企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类评(斗)茶赛、茶叶加工技能竞赛,以赛提升技术、培养人才。积极推进精深加工。以生产基底茶原料和开发丰富终端产品为抓手,进一步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延伸产业链,提高茶树资源利用率和经济附加值。
贵州绿茶富民富业。茶产业是贵州的富民产业,贵州有数百万茶农从事种茶、管茶、采茶、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等。为助力茶产业发展,贵州省成立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推进茶产业发展专班,确立“守正创新、正本清源、确立地位”思路,形成宣传推动、品牌引领、市场拓展、企业集团化运营的新格局。依托贵州茶树资源、生态茶园、茶文化、茶产品等优势,深入推动“产业+文化+旅游”跨领域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创意茶文化作品、开发茶旅游商品;积极培育茶园生态观光、茶文化体验、茶文化康养、茶旅研学等茶旅新业态。
以茶弘文、以茶兴业、以茶惠民,为茶农谋利、为饮者造福。“十四五”期间,贵州将在保持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增长的同时,聚焦茶产业主体发展和茶叶品质提升。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底,贵州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750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面积650万亩以上;茶产业加工企业和合作社数量10000家以上,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00家以上;茶叶总产量按照2.8%左右的增长率测算,到2025年底茶叶总产量达到50万吨,茶叶产值按照9.7%的增长率测算,到2025年底突破800亿元。经过5年发展,筑牢贵州茶产业在全国茶产业第一方阵地位,实现贵州从茶产业大省迈向茶产业强省。
坚持“守正创新、正本清源、确立地位”思路,秉持“干净黔茶 全球共享”理想,贵州茶产业将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围绕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高品质绿茶中心、全国茶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全国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最大高标准茶园基地、全国最大茶加工集聚基地、全国最大茶产品出口基地“一心二区三基地”的发展目标,实施好品牌培育、市场拓展、主体培育、加工升级、基地提质、质量安全、创新引领、文化添彩、融合发展“九大工程”,构建更具贵州特色、贵州风格、贵州气度的茶产业发展新格局。
数据来源: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