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科技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开源开放中推动国产基础软件发展(创新谈)

谷业凯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27日   第 18 版)

  以开源开放的形式来集聚力量,实现“技术共建”,往往要比各自为战的效果更好

  

  前不久,华为公司宣布,将欧拉操作系统的全量代码、品牌商标、社区基础设施等相关资产,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这是华为继捐赠鸿蒙系统底层核心架构之后,助力推动我国操作系统产业发展和基础软件生态繁荣的又一举措。

  “开源”概念最早源起于软件,是指任何人都可以被授权自由使用、复制、传播和改动的软件,其源代码是开放和共享的。一般说来,开源软件的基本运作方式是:企业或个人贡献开源种子项目,交由开源基金会托管,由其受理项目的知识产权并组织运营、协作开发和共享使用。目前,全球97%的软件开发者和99%的企业使用开源软件,全球70%以上的新立项软件项目采用开源模式。可以说,“开源”是数字技术深入发展的重要特征,也已成为数字经济主流的开发和创新模式。当下,很多大企业、科研机构、开发者联盟等都在深耕开源体系,越来越多的操作系统、深度学习框架等,也都基于开源模式运行。

  众人拾柴火焰高。以操作系统为例,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软件,操作系统处于信息产业上下游生态的枢纽位置,向下要兼容各种底层硬件,向上要支持各类应用中间件与应用软件。除面向用户外,操作系统也需要大量软件开发企业或者人员来支撑其生态建设。一个操作系统加入的开发者越多、产品生态越丰富、应用的领域越广泛、社区越蓬勃生长,就越能成功。从这个层面看,对正在努力赶超的国产操作系统来说,像鸿蒙、欧拉一样,以开源开放的形式来集聚力量,实现“技术共建”,往往要比各自为战的效果更好。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因此,打好国产基础软件研发攻坚战,要吹响“冲锋号”,也要吹响“集结号”。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开源软件技术体系,培养了大量的软件开发人才。国内开源平台的建设也在蓬勃开展,多家企业发起组建的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已孵化出不少优质的开源软件项目。同时要看到,我国信息产业特别是基础软件领域仍迫切需要解决“少魂”问题。企业分散、生态割裂、应用重复开发等现象较为突出,国产基础软件的市场生命力还有待检验。摆脱部门利益和门户之见的束缚,在开源开放中形成合力,产业协同效应才能更好发挥出来。

  开源开放,既是一种新的技术发展形态,也是一种新的产业生态。推动国产基础软件发展,有关方面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开源开放体系,引进和培养领军人才,组建产学研用联盟,加强战略、技术、标准、市场等沟通协作。从更长远看,还要坚持取之“开源”、回馈“开源”,繁荣开源生态、加强开源的治理,积极发展开源技术体系和开放产业体系,全面塑造我国数字时代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