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政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打通监督“最后一米”(一线行走)

郑振宇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27日   第 12 版)

  只有真正深入基层,融入群众,才能打破梗阻,打通监督“最后一米”,及时发现问题苗头

  

  时值冬日,走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车南村,村里依旧绿意盎然,街道整洁干净。

  记得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得知监察员办公室“来人了”,村民三三两两围拢过来,向我反映他们的烦心事。“村里的污水处理主管网早就铺好了,为什么5年都用不上?”“听说前前后后花了不少钱,真是浪费。”……

  在一位村民的带领下,我们实地查看了村里的污水处理站:一间小平房孤零零地立在路边荒地里,拉开里面的窨井盖一看,果然是有房子、没设备。

  一番调查后,我们发现,车南村200余户常住居民的生活污水处理全依赖这一处污水处理站,但这项惠民工程自2016年建设开始,一直问题不断,村民们多次反映,依旧毫无改观。究竟是资金短缺还是相关干部不作为?

  为了让民生工程切实便民利民,我们一边取证,一边商讨着解决方案。原来,车南村污水处理设施在建设过程中,曾经历过分管领导“交接班”,调离的领导“问不了”,新来的领导“不会问”,没有处理清楚中标公司、实际承建方之间的工程转包关系和经济纠纷,致使当地政府拨付的55万元款项并未转入承建方账户。因为资金短缺,承建方不再施工。

  事实查清后,我们第一时间向镇党委下发督办通知书,并对相关责任人立案调查。在纪委监委的推动下,区委、区政府及时投入810万元,对问题设施设备进行整体更换修复。不到20天,车南村污水处理设备启动运行,管网实现入户全覆盖。

  建设污水处理站,本是一件好事,但因个别干部懒政,民心工程变成烂尾工程,伤了群众的心,影响了政府公信力。这提醒我们,纪检监察干部要主动作为,把监督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只有真正深入基层,融入群众,才能打破梗阻,打通监督“最后一米”,及时发现问题苗头,确保每一分惠民资金都花在“刀刃”上,每一项民生实事都做到群众心坎上。

  (作者为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纪委监委干部) 

 

  栏目投稿邮箱:yxxz8494@163.com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