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绿色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葛庄村

小微水体 大家共治

本报记者 潘少军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22日   第 19 版)

  沿着小溪蜿蜒前行,岸上绿树成荫,岸边花红竹密,水中鱼翔浅底,人们或在散步,或在垂钓……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葛庄村,水清岸绿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

  葛庄村紧邻湟里集镇区,村域总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3000人,湟里工业园区也在村域内,有工业企业43家。

  人口多、企业多,治水靠的是什么有力举措?“在党委政府主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共同治水。”湟里镇党委书记朱军华表示,“环境保护是公益事业,各方积极参与才能做实、做好。”

  多年前,葛庄村曾将流经各家门前的小溪,按户分成了多个小段,大家在自家“溪段”内养鱼种藕。没过多久,问题随之而来。不少村民为了自身利益,将自家“溪段”堵住,导致流动的小溪变成了一段段死水。“村里搞过分散治污、各自清淤,但不管用。小溪水属于公共资源,只能共享,不能‘割据’。”75岁的村民王九如说。近年来,经过村干部反复做工作,村民们同意打通小溪与外河的接口,清除各家修建的“小水坝”,小溪得以彻底贯通,死水终于变成了活水。

  活水怎样进一步变洁净?村里多方筹资治水,寻求乡贤、企业的帮助,筹集治理资金,同时申请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紧锣密鼓推进治理,开展河道清淤、环境整治、水循环系统改造工程,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建设河道生态驳岸,形成可欣赏、可驻留的生态走廊……全村十几条小微水体,一天天变了模样。

  治理是第一步,后期管理也很关键。村里邀请一些乡贤、企业负责人担任河长,与村民志愿者、党员网格员构成管护网络,精心守护清水绿岸。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姚建新担任河长后,出钱出力护水,“村里环境优美,外地客户很愿意来,可以边工作、边休闲。我们都觉得很自豪。”

  生态越来越好,村民们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过去这条小溪颜色发黑,遍布水花生,臭气熏天,现在治理好了。看到环境这么美,大家的保护热情更高了。”如今,王九如成为一名环保志愿者,每天都到溪边巡护。

  过去的黑臭河道现在变成生态走廊,成了附近居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葛庄村日益宜居宜业,被评为江苏省生态村、水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只有共担责任、共建共治、共管共享,才能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葛庄村党总支书记蒋红明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