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李春燕——

“大家甜才是真的甜”(最美退役军人)

本报记者 刘博通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22日   第 06 版)

  道路宽阔平坦,道旁绿树成荫,路灯交相辉映……很难想象,昔日偏远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变成了村容整洁的美丽乡村。

  “小时候,进出村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山路,每到雨天更是泥泞不堪……”谈起过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凤山镇峨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春燕感慨万千。

  2015年,退役后的李春燕回到峨嵋村,看到山野密密麻麻种满了龙眼树,一串串金黄的龙眼挂满枝头。

  那时,村民谈起果树却直摇头。原来,峨嵋村的龙眼皮薄、肉厚、清甜,但就是卖不上价钱。去掉成本,几乎赚不着钱。

  “得打造一个叫得响的品牌。”李春燕望着眼前硕果累累的景象,有了主意。

  说干就干,李春燕开始跑市场、搞调研、做策划。由于准备充分,他们的产品很快得到市场认可。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甜才是真的甜。”随着市场规模扩大,李春燕利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辐射带动全县56个村开展深加工,扶持123户贫困户就业。

  2020年,李春燕任峨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上任不久,就面临一场考验。

  为解决农村供电“最后一公里”问题,广西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可是改造线缆经过一户村民家时,这户村民就是不同意。

  李春燕认为还得将心比心,她一次次来到这户村民家做工作。在李春燕和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村里电力增容顺利完成。

  “扎根土地,同乡亲心贴心,干工作就会更有力量。”李春燕找到了些门道。乘着政策的东风,她又想方设法为村里修桥铺路、开渠引水,村里还修起了文化休闲广场。很快,峨嵋村发生了明显改变。

  “以前道路坑坑洼洼,村里穷得叮当响。如今,村里的路、水、电等设施和人居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村民说起家门口的变化都十分骄傲。

  李春燕深知,只有产业兴旺了,群众的钱袋子才能鼓起来,群众的生活质量才能持续好起来。

  李春燕发挥自身创业优势,分析规划产业发展。一方面,面对峨嵋村山高水少、不便于灌溉施肥的现状,通过设计水肥一体化,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针对村里无专人管理村级集体经济、果树无专业人才进行维护的问题,提出“村委合作社+第三方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加强了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

  在李春燕的组织和推动下,村民在2021年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拿到了数百元到1000多元不等的首次分红;峨嵋村还利用当地绿色资源优势,发展养殖业。李春燕说:“自己从一名普通退役军人成长为村民可以信赖的对象,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但是向前的信心和信念也更加坚定。”

  夜幕降临,一盏盏路灯点亮了峨嵋村的道路。乡亲们在灯光下唠着家常,在门坪上跳起了广场舞……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峨嵋村徐徐展开。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