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创造笑声 获得掌声(新语)

陈圆圆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22日   第 15 版)

  生活需要笑声。假期阖家看部喜剧电影,除夕夜在电视机前看相声小品,这是一代人的文化记忆;到剧场与喜剧演员即兴互动,打开手机看喜剧综艺,这是新的观剧体验。符合年轻观众审美的讲述方式,形式日益多样的舞台,更新着人们对喜剧的想象和期待。

  戏剧是生活的镜子,喜剧同样如此。创作始终根植于生活,彰显社会风貌,才能够葆有穿越时空的艺术魅力。从传统喜剧《花田错》到现代喜剧《一只马蜂》,都是深植于所在时代的人和事,运用艺术方法,形成喜剧。最近正在播出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遵循“喜剧就是创造正向情绪价值”的准则,把镜头对准现实生活,取材于热点话题的作品受到欢迎,观众自然而然被触动。

  多样品类释放无限创意,为喜剧打开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以单口形式演绎的脱口秀、比传统小品节奏更快的素描喜剧、融合了歌唱表演的音乐喜剧……越来越多的喜剧品类走上舞台,垂直分众激活多元形式、多彩内容。银幕之上,喜剧题材的呈现也斑斓多彩。近日上映的喜剧动画电影《雄狮少年》取材于传统民俗艺术,将少年之燃、国潮之炫、乡土之美融为一体。这些实践不仅让喜剧常演常新,令观众眼前一亮,也激励着创作者打开眼界、勇于尝试。

  数字赋能放大舞台张力,技术应用塑造着新型的观演关系。一方面,现场声光电技术和后期剪辑极大拓展了创作的想象力。比如,有的喜剧小品设置了多个场景,以前需要搭建实景或者由演员用肢体示意,而现在节目里只需要切换镜头就可以实现,效果更加逼真。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等的二次传播属性,与喜剧综艺节目尤其契合,好作品得以突破单一媒介的固定受众,抵达更多人群。

  喜剧是笑声的艺术,无论是开怀之笑、自嘲之笑、会心之笑,“笑”是掌声的通行证。当下,《雄狮少年》《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等作品异彩纷呈,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引发业内进一步思考:从量多到质优,喜剧还需要如何提升?总而言之,内容创作是持续消耗和输出的过程,而原创能力、人文底蕴等仍是制约喜剧发展的重要因素。低俗矫揉的桥段、千篇一律的包袱,不可能赢得观众的心。面向时代、面向生活、面向大众,才能激发优质作品与正向价值的“化学反应”,收获笑声掌声,引发共情共鸣。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