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体育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2月21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健全竞赛体系 发现后备人才(体坛观澜)

范佳元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21日   第 15 版)

  保持定力、健全竞赛体系,精彩就不会仅停留在赛事层面,中国篮球也将收获更大的人才库

  

  年终岁末,多项篮球赛事竞相举行,既有球迷耳熟能详的中国男篮职业联赛(CBA)、中国女子篮球联赛(WCBA)、中国大学生三对三篮球联赛,也有2021全国男子三人篮球超级联赛、首届少年CBA全国挑战赛等新创办的赛事。

  从职业球员到民间高手,从体坛劲旅到校园球队,从传统赛事到新兴比赛,不同的球员构成、参赛主体、办赛定位,瞄准了各自的目标人群,丰富了中国篮球的竞赛体系。

  篮球竞赛市场活跃的另一面,是人们对国字号球队的关注。东京奥运会三人篮球、女篮比赛,近来的男篮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均有不错表现,但也能清楚地看到中国篮球与世界领先水平仍有明显差距。面对国内赛事的热闹景象,很多球迷不禁会有这样的问题:中国篮球整体向好的趋势,如何在各小项、各级别国家队的成绩上得到体现?

  不可否认,国家队建设和竞赛体系搭建,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正相关的联系:赛事水平越高,锻炼价值越大,球员能力也能得到相应提升。但二者的相关性也是有条件的。一支球队或者一家俱乐部,可以通过大手笔投入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而国家队的强大却更需要从基层篮球开始,基础要靠一步一个脚印夯实。换句话说,赛事能否起到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功能,取决于青训机制是否完善、人才上升渠道是否畅通。

  无论是职业联赛要求俱乐部要有梯队建设,还是体教两部门深化融合、打通赛事壁垒,都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改变和创新。通过种种方式,不断跨越历史沿革和现实环境的制约,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体化选拔后备力量的金字塔形人才培养系统。

  从这个意义上说,看待各级联赛与国家队发展,要克服唯成绩论,保持定力、健全竞赛体系,精彩就不会仅停留在赛事层面,中国篮球也将收获更大的人才库。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