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态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2月21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南京市高淳区——

守好乡村振兴的生态基底

本报记者 马 原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21日   第 14 版)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产业特色鲜明。在这里的山山水水之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高淳花山村,阡陌纵横,干净整洁。“在从前,都不敢想象。”75岁的村民李箕福说。花山村党总支书记何腊保告诉记者,他们先是认识到没有产业干什么都不行,开始重视产业规模化发展,于是成立专业合作社,培养农业人才,解决村民就业。“后来我们意识到产业发展不能只靠规模,开始注重产业品牌化发展,精细化茶场管理,规范化工艺制作,高档化包装设计,擦亮了‘田家茶叶’的品牌。”何腊保说。

  据介绍,2020年,全村集体收入6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6万元。

  近年来,高淳区因地制宜构建特种水产、特色园艺、休旅农业、生态林业和优质粮油的“4+1”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其中螃蟹养殖连续多年稳定在20万亩以上,亩均效益突破4000元,产值超过20亿元,形成了产业规模40多亿元、横跨20余行业、惠及10多万农民的产业链条。”高淳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严涛说。同时,全区发展以品牌茶叶、经济林果、优质稻米、早园竹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品牌茶叶种植面积2.6万亩,建成经济林果基地2.58万亩,绿色优质水稻种植面积10.82万亩。

  将“慢城理念”融入全域旅游规划

  发展特色农业,富裕了村民,也吸引了市民。今年5月,高淳区桠溪街道石墙围村成功入选2021年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引来众多游人。“湖畔的民宿、湖面的野鸭、倒映的垂柳、山坡的野花、戏水的孩童,看着就顺心。”南京市民李莉说。

  距石墙围村不太远的垄上村曾经和很多乡村一样,房屋破旧、环境杂乱,经过大规模升级改造,山水田园、传统村落重新焕发活力。如今的垄上村已被打造成生态茶乡,从农家乐到民宿,从咖啡馆到书院,宁静而自然的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垄上村村民告诉记者,过去除了种田就是采茶,一年苦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村里4—6间客房的独栋民宿住一晚最高2400元,节假日还需提前预订。

  多年来,高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慢城理念”融入全域旅游规划,构筑起全境“大慢城”的全域旅游发展新蓝图。高淳区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科科长谢宇昊告诉记者,目前,通过一体化经营开发山慢城、文慢城、水慢城,嵌入式发展农家乐、渔家乐、乡村民宿等休闲旅游产业,高淳区已建成休闲农业基地9万亩。

  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高淳区委书记刘伟表示,当前,高淳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迈向纵深、乡村建设行动落到实处,争做美丽南京建设排头兵。

  高淳区高岗自然村,一派美丽宜居、生态和谐的诗意田园风光。2018年,清华大学就与高淳“结缘”,在高岗村建设江苏省首家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3年来,校地合作成果显著,花卉观赏区、农耕体验区、农田演艺区等六大功能区被打造出来,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村庄品牌价值,拓宽农民创收增收渠道,还为振兴乡村探索出“校园+乡村”共赢发展新模式。

  据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高淳分局局长许海燕介绍,目前,全区正统筹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试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全国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及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四区联建联创”,积极推进闲置农房盘活利用。

  刘伟表示,未来,高淳区将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三农”高质量发展路径,努力建设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引领区。同时,将不断通过规划引领,守好乡村振兴的生态基底,努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现代乡村。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