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2月19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携手推动中巴经济走廊高质量发展(命运与共)

本报记者 程是颉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19日   第 03 版)

  平坦畅通的公路、汽笛声声的港口、绿色清洁的能源项目、蓄势待发的产业园区……从北部巍峨高耸的喀喇昆仑雪山,到南部湛蓝的阿拉伯海,贯穿巴基斯坦南北的中巴经济走廊,正呈现蓬勃的发展生机。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中巴经济走廊2013年启动建设,2015年明确了以中巴经济走廊为中心,以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合作为重点的“1+4”合作布局。8年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巴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助力,为巴基斯坦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互联互通推动民生改善

  喀喇昆仑公路二期赫韦利扬至塔科特段高速公路,是卡车司机伊斯拉尔最常行驶的路段。“这条路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在伊斯拉尔看来,这是一条安全路,也是一条致富路。昔日,这条路线在西北部的崇山峻岭中穿行,狭窄险峻,事故多发,开车走一趟下来需要近6小时。如今,这道交通难题已经解决。在全长118公里的高速公路上,修建了主线桥梁105座、天桥11座、涵洞464道、隧道6座,道路宽敞平缓,开车单程时间缩短至不到2小时,运输安全和效率大大提升。

  在芒果之乡木耳坦,随着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苏库尔至木尔坦段正式通车,巴基斯坦中部南北交通大动脉被打通,当地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新一季芒果在两地间的运送时间从11个小时缩短至4小时左右,颠簸带来的农产品损耗也大幅降低。新公路还为当地招商引资提供了便利。最近,果农们翘首以盼的果汁浓缩厂正在筹建,下一季采摘的鲜果更加不愁卖、不愁运。

  作为中巴经济走廊龙头项目,瓜达尔港如今也有了新发展。去年以来,瓜达尔港拓展业务范围,首次系统开展阿富汗货物中转业务、首次开展液化石油气业务、首次实现商业化运营,创造了多个“第一”,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今年7月,依托港口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联通作用,瓜达尔自由区集中开工建设了瓜达尔化肥厂、瓜达尔展销中心、瓜达尔润滑油厂等一系列产业项目。此外,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的新瓜达尔国际机场、瓜达尔医院等民生项目也在有条不紊地建设着。

  巴基斯坦规划、发展与特别项目部部长阿萨德·奥马尔表示,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激发了巴经济、社会、民生各领域的内在活力。巴中双方将加强合作,带动更大规模的对巴投资,促进巴经济加速发展。

  清洁能源助力绿色发展

  11月20日,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卡洛特水电站顺利完成导流洞下闸,正式启动水库蓄水,为后续发电机组有水调试奠定基础。

  “水坝建设几年来,山翠绿,水清澈。我们的生活更便利了,生态环境保护得更好了。”海德尔一家是卡洛特水电站库区移民。他说,大家都期待水电站尽快建成,带来更清洁也更便宜的电能。此外,随着工程的开发推进,水电站所在的吉拉姆河流域下游地区灌溉效率将得到提升,航运条件会大大改善,水旱灾害预计也将减少。

  近些年来,中巴能源领域合作进展迅速,缓解了巴电力短缺的发展瓶颈,同时为巴开发清洁能源带来了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投资。目前,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已建成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太阳能项目总装机容量40万千瓦。卡洛特水电站、苏吉吉纳里水电站建设进展顺利,科哈拉水电站项目已完成四大特许经营协议签约,将于近期正式开工建设。

  在巴基斯坦西南部茫茫戈壁上,一排高大的输电铁塔延伸向远方,这是全长近900公里的默蒂亚里—拉合尔正负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这一工程运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直流输电技术,于今年9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是巴国内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的输电项目。巴能源部部长爱资哈尔表示,该项目有利于提高巴国家电网的稳定性和输电能力,进一步改善巴电力供应状况。

  巴基斯坦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沙基勒·拉迈表示,发展清洁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在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多个清洁能源项目不仅采用了国际领先的技术,还引入最高等级的环保建设标准,展现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技术实力和责任担当,为巴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

  人才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10月25日,地铁司机尼萨尔驾驶末班列车稳稳停靠在站台,标志着拉合尔市轨道交通“橙线”项目的首年运营顺利收官。一年来,“橙线”累计运送乘客超2000万人次,累计行驶里程超过1200万公里,一批本地交通运输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在这里成长,成为项目运营的中坚力量。

  “‘橙线’改变了拉合尔市民的生活,更改变了我的生活。能成为其中一员,我除了倍感荣幸,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尼萨尔说,中国企业不仅带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还致力于本地化,培养了一批本土专业人才,增强了当地自主发展地铁交通的能力。

  从独当一面的巴方路桥施工项目经理,到技术精湛的巴方专业技术工人,再到刚从大学毕业、进入电厂实习的巴方电气工程师……在中巴经济走廊项目规划、施工、运营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积极推进人才属地化管理,不仅开设技术讲座和技能培训课程,还与巴方同事积极沟通交流、互通有无,让双方员工理解更深入,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巴基斯坦总理中巴经济走廊事务特别助理哈立德·曼苏尔表示,随着巴中经济走廊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掌握新技能的本地人才将更好推动产业园区建设,为巴打造工业和制造业中心。目前,依托走廊基础设施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拉沙卡伊特别经济区等走廊框架下的产业园区正在规划建设,预计将吸引更多外资投入,创造大量本地就业,为推动巴基斯坦工业化进程作出贡献。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全球经济合作的典范,巴中经济走廊为巴基斯坦的未来带来了希望。”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表示,巴基斯坦政府坚定致力于加快推进巴中经济走廊建设,愿同中方共同努力推动巴中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发展,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报伊斯兰堡12月18日电)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