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2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新论)

——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④

高 鹏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13日   第 05 版)

  以美育人非一日之功,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从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入手,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美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落实这一重要要求,就要下大力气改进美育工作,将其作为推动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环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饱含着丰富的美育思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论断,从中华传统美育的角度,阐明了诗歌、礼仪、乐舞之间的关系。朱光潜先生也提出:“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如果青少年缺少美育,就不可能全面发展。中办、国办去年10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在教育实践中,以美育人非一日之功,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从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入手,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美育评价改革,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给美育工作带来新的契机。新科技的出现,重新激发了经典作品的活力,让生活空间与美育空间联系更加紧密。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打开电脑或手机,就能身临其境般参观博物馆、艺术馆,欣赏艺术杰作。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让藏于深宫大院的艺术珍品走入方寸之间的电子屏上,让静止的美术、书法、雕塑流动起来,突破了传统美育的空间隔阂、技术限制。与此同时,新的科技文明也在不断拓展美育的边界,互联网和虚拟化带来的冲击,正在改写很多艺术专业的分类和定义。这些都呼唤新时代的美育工作者时刻保持创新意识、开放意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面向未来,应进一步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并以创新意识不断丰富和改进美育工作。对学校美育课而言,既开设好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各类美育艺术课程,又注重充分挖掘不同课程所蕴涵的美育价值,才能更广泛、更深层实现美育的教化作用。比如,一些学校深入探索美育教学规律,打通学科壁垒,通过手工技艺等课程设计,将劳动教育和美育融为一体;有些学校将美育和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让中小学生体验我国非遗技艺的巧夺天工,熏染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还有些学校着力发展艺术与教育专业,在教育学与艺术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设计学、心理学、工学等学科的综合学习,培养未来美育所需的新型人才、探讨美育的未来发展方向,等等。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推动美育工作,正在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美育发展新局面。

  美育工作者要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耐心,为学生引路,把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从而强化美育育人实效,用美育助力学生追求未来美好生活。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院长)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