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险+期货”“保险+信贷”等金融融合创新层出不穷,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未来,各金融部门如何加大合作力度,增产品、优服务,为“三农”发展提供更加多元、更加精准的金融支持?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
记者:与单一的金融产品相比,金融融合创新产品支持乡村振兴有何优势?
郑伟:金融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也将发挥积极作用。与单一金融产品相比,金融融合创新产品支持乡村振兴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可以发挥不同金融产品之间的协同效应,打通资金堵点。
比如,在保险与信贷的协同中,保险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消解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顾虑,为贷款户增信——如果厂房、大型农机具、圈舍、活体畜禽等抵质押物出现损失,相应的保险产品可以覆盖相关损失,或将保险赔偿金直接用于还贷,或让贷款主体有能力迅速复工复产,从而有能力如期还贷。
再如,在保险与期货的协同中,期货的加入改变了传统农业保险大多只能承保自然灾害等非市场风险的局面。通过期货的价格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机制,农业保险能够承保价格波动等市场风险,以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等产品形式,进一步为农民抵御风险、稳定收入提供保障。
融合创新也有利于金融机构拓展业务范围,比如,有了“保险+信贷”的机制,既可以增加“三农”保险的需求,又可以增加“三农”信贷的有效需求。融合创新也有利于更好地管理相应风险,比如,在“保险+信贷”的机制中,信贷机构可以较好地管理抵质押物的基础风险;在“保险+期货”的机制中,保险机构可以较好地管理价格风险等市场风险。
记者:如何更好地向农民推广金融融合创新产品,推动这类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郑伟:在产品设计和推广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农民金融知识有限,因此产品形态应当尽可能简单、通俗、易懂。二是涉及“三农”的金融产品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特征,产品开发应充分利用财政补贴等政策优惠条件,使产品价格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三是在科普推广中应当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用各种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产品信息更有效地传递至田间地头,让目标群体有更多机会接触、了解相关产品信息,及时、合理地使用这些金融产品。
记者:金融融合创新产品涉及多个金融部门,您认为应该如何加强金融部门的统筹合作,推动持续创新?
郑伟:金融融合创新产品涉及银行、保险、证券等多个金融部门以及地方的金融、乡村振兴等多个管理部门,要建立统一高效的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时,金融部门要加大对脱贫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信贷和保险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发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与农业补贴、涉农信贷、农产品期货(权)等相关农村金融要素的联动机制,形成金融支农综合体系。
记者: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未来金融融合创新如何更好地发挥更精准的扶持作用?
郑伟:金融融合创新产品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需要监管部门强化顶层设计,从政策上鼓励金融业内“跨界合作”;金融机构也要问需于民,大胆探索,创新实践。以“保险+期货”为例,一是要探索解决现货市场价格与期货市场价格变动差异造成的“基差风险”问题,更精准地发挥保险保障的作用;二是要进一步建立稳定的保费筹资机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三是要持续协调衔接再保险与期货两种机制,构建更好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体系,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