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国际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2月03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发展替代种植 开发乡村旅游

泰国推动北部山区脱贫显成效(第一现场)

本报记者 孙广勇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03日   第 17 版)

  湄萨迈村村民在山谷里种植蔬菜。
  本报记者 孙广勇摄

  核心阅读

  推动农村地区脱贫,尤其是促进经济相对落后的北部山区实现发展,一直是泰国政府减贫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传统罂粟种植区,随着替代种植项目的不断推进,当地农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手工业、旅游业也随之兴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泰国北部城市清迈出发,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行驶两个小时后,记者到达位于泰缅边境湄林县的湄萨迈替代种植发展中心。湄萨迈发展中心成立于1974年,覆盖湄林县两个村子的逾2000人口,农田面积近32平方公里。“这里的村民之前以种植罂粟为生,现在主要种植蔬菜、水果和咖啡。”中心主任安诺告诉记者。

  传授种植技术 形成品牌效应

  “这里距县城40公里,海拔1500米,是离城镇比较近的替代种植发展中心,其他更多的中心分布在更深更高的山林里。”安诺介绍,中心的工作是开发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的经济作物,再把种植技术传授给村民。

  在一个蔬菜大棚内,记者看到许多长方形的托盘,里面种的白菜苗刚吐出新芽。一般来说,中心要等到白菜苗逐渐茁壮后,才会让村民取走,以保证成活率和生长密度。“每周,技术人员都会去村里检查蔬菜生长情况,帮助防治病虫害。”安诺说。

  蔬菜地不远处,草莓、葡萄等水果苗也正处在培育和观察阶段。去年,这两个村子共收获水果50吨、蔬菜36万公斤,价值1500万泰铢(1元人民币约合5泰铢)。这些水果和蔬菜被统一纳入替代种植项目的品牌下,运到大型连锁超市售卖。

  在另一个大棚里,一台播种机正在通过并排的小孔,把种子均匀播撒在营养土上。“在研究农作物品种的同时,我们还对农机改造升级,以提高种植效率。以前靠人工要30分钟才能完成的播种,用这台设备只需要1分多钟。”技术员甘尼喀说。

  为了发展山地经济,泰国替代种植项目在北部7个府设立了39个发展中心。在此基础上,政府又在北部和中部设立了40个高山地区经济发展研究院工作点。从湄卓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后,安诺已经在替代种植项目工作了16年。“我是在山里长大的,希望帮助山区的乡亲们不断改善生活。”

  收入显著增加 日子越过越好

  从发展中心坐上皮卡车,沿着颠簸的山路,记者来到湄萨迈村村外的一处山谷。远眺村庄,群山环绕,朵朵白云飘过,盆地内的红砖灰瓦若隐若现。

  “以前,从村子走出大山需要一天一夜。”村民威吞听说,祖辈们的生活曾经十分贫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替代种植彻底改变了山村的生活。

  在村子附近的一大片谷地里,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旁边的几座山坡也被开垦成梯田,种植着各类经济作物。村民叻达侬一家参加替代种植项目已有10多年,蔬菜种植面积近1.3万平方米。“一年能收获白菜四五次,每次大约4000公斤。每公斤白菜能卖4至5泰铢,有时甚至卖到10泰铢。现在靠种白菜养活全家、供5个孩子上学,没有问题。”叻达侬乐呵呵地算了一笔经济账。

  叻达侬家里有皮卡车、电视、冰箱,还堆着一包包的稻谷。“以前村子里穷,现在改种蔬菜、水果等,每年能攒好几万泰铢。村民富了,村子也热闹起来。”

  和叻达侬一样,湄萨迈村不少村民通过种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过上了安稳生活。“去年,参加替代种植项目的村民人均年收入大约6万泰铢,再加上其他的一些经济收入,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当地的基础设施也大有改善,修建了学校,孩子们也能就近上学了。”安诺说。

  传承手工技艺 发展乡村旅游

  泰国北部地区多为高山,山上分布着一些少数民族村寨。在湄萨迈村,上百户民居散居在山坡高地上。在村口的小型博物馆里,记者看到各种各样的火麻制品,有上衣、裙子、外套、帽子等衣物,也有背包、笔袋等小物件。

  在屋前的一块平地上,几个老人正在加工火麻制品。他们先把火麻主茎晾晒7天,然后剥离茎皮,进行水煮、搅拌、清洗、染色……“制作这样一件上衣需要20多道工序,得花两三个月时间,售价大约6000泰铢,是一般普通棉布衣服价格的好几倍呢。”村民诺茜一边织布,一边告诉记者。

  7年前,湄萨迈村成立了合作社,加工火麻制品,吸引了30多位村民参加。去年,每人领到5万泰铢分红。“制作火麻制品,既能增加收入,也是传承我们的民族手工艺。”村长班颇说。

  “穿上火麻纤维做成的衣服,在热季感觉凉爽,在凉季则保暖性好。不仅我们山地民族喜欢穿,不少游客也前来购买,甚至还远销到了国外。”诺茜高兴地说。

  在湄萨迈村的一处高坡上,记者看到一家崭新的民宿,门前鲜花盛开。来自普吉的游客巴妮告诉记者:“和朋友一起到泰北旅游,这里气候舒适,还能体验山地民族生活,感觉身心很放松。”

  湄萨迈村只是泰国北部山区的一个发展缩影。如今,替代种植已覆盖了几十万在北部山地居住的村民。“通过引导村民种植短期和长期收获相结合的农作物,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发展乡村旅游,他们的收入不断增加,大家的生活有了保障。”清迈府副府尹差猜万告诉记者,泰国许多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还同时出台了一些不同的帮扶计划,共同帮助山地村民脱贫。

  (本报清迈电)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