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特别报道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2月02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全域治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魏后凯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02日   第 11 版)

  建设现代化的美丽宜居新乡村,必须把农村环境治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主抓手,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向全域化、多元化、长效化和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和水平。

  树立全域治理理念。在全域治理视野下,应统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土环境治理和小流域治理,推动农村环境治理从局部村庄整治转向全域治理;要畅通部门和地区间沟通机制,加强各项政策的协同,提高农村环境治理规划科学性和实施效果;继续深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建筑垃圾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农村厕所粪污治理,重点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梯次推进工作。

  探索多元治理模式。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实行分区分类差异化推进策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治理模式。在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激励政策,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地下管网等设施建设和运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推动形成多元共治的新格局。

  建立长效治理机制。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财政支持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财政平衡机制。坚持建管并重、防治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合力作用,积极调动村集体和农户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农村环境设施共建共担机制和管护营运长效机制。

  提高数字治理水平。要抓住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并积极开展智慧村庄试点,用数字化赋能农村网格化管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