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国际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新加坡:包容性社区温暖特殊人群

本报记者 孙广勇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30日   第 17 版)

  在新加坡繁华的红山地铁站附近,一座挂着“打造梦想 自立生活”牌子的建筑掩映在林木之中。摇着轮椅的残障人士林先生,沿着平缓的斜坡进入社区。林先生说:“今天出来主要是购买日用品,顺便看看是否有适合我的培训项目。”

  这里是新加坡首个致力于让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积极融入社会的包容性社区空间,由新加坡协助残障者自立局管理。社区设有诊所、超市、餐厅、健身房、多媒体教室等综合服务设施,并为特殊人群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这里的所有设施都尽量考虑到特殊人群的特别需求:人行道通过平缓的坡道无缝连接,走道和诊所、超市、餐厅等出入口更加宽敞,方便轮椅出入;商品摆放的位置较低,坐在轮椅上的人士能够更加便利地挑选所需物品;牙科诊室设有为轮椅倾斜的平台,轮椅使用者可以直接“躺”在轮椅上接受治疗。

  前来牙科诊所接受治疗的胡女士从小就丧失了听力,和医生等人沟通起来很不方便。在这里的牙科诊所,她体验到温暖舒心的服务。“工作人员非常友好,说话缓慢而清晰,我可以明确知道他所表达的意思。”对于有视力障碍的人,这里还有盲文地图,电梯、楼梯和洗手间的门上都有盲文。在公共区域设有触觉地面指示器,视障用户可以独立导航。

  一个在原有建筑基础上进行功能性改造的台阶式舞台,形成了一块户外活动区域,可以容纳上百人参加文化活动。平时则是休闲区,傍晚时不少游人坐在台阶上乘凉。

  为了帮助特殊人群更好融入数字社会,新加坡提出通过加强相关政府部门、私营企业等的合作,为特殊人群使用数字设备等提供解决方案和相关培训,提升其在日常生活、教育、就业及社交方面的能力。该社区就设立了这样一个技术中心,帮助特殊人群增强科技意识,掌握相关数字技能。

  社区里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经过培训的特殊人群,公众可在特殊人群工作的咖啡馆和餐厅里用餐,也可在艺术画廊购买由特殊人群设计的艺术品和各种商品。主办方表示,特殊人群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才能,通过培训可以做很多事情,从而在社会中发挥更多作用。据介绍,目前共有29个合作伙伴参与这一社区项目,提供设施改造、生活服务、技能培训等。

  (本报曼谷11月29日电)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