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格尔木工务段“线路医生”于本蕃

扎根雪域保畅通

本报记者 袁 泉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30日   第 07 版)

  “扎根雪域高原、挑战极限环境,保障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安全畅通,这是我的职责。”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以来,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工务段望昆线路养护车间党支部书记于本蕃在高原已扎根15年。

  青藏线格拉段,被称为“离天空最近的生命禁区”,平均海拔4800米,最高达5072米,是世界铁路海拔最高点。高原冻土地段线路维护是世界性难题,因温差造成的冻土消融和膨胀会对线路安全造成影响。

  每走50米俯下身子检查轨道平顺度,每天徒步巡检时间超过8小时……在日常维护中,于本蕃坚持标准化、精细化,始终坚持零误差,15年下来共走了2.7万多公里,相当于从西宁到拉萨走了7个多来回。

  “每天都要弯腰、起身500余次,还要搬运各种工机具,比如经常使用的软轴捣固机就有150多公斤重,想要从70度的边坡抬到线路上去,得3个人用绳子在前面拉,6个人在后面抬。”于本蕃说,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下作业对身体是极大的考验,“60多米长的距离,要歇好几次才能挪上去。虽然工作累了些、标准高了些,但铁路安全有了保障,我的心里才踏实。”

  15年间,于本蕃坚持收集第一手的冻土线路动静态资料,采取更加主动超前的整修手段,来防治季节设备病害。2010年至今,他累计完成了近万个冻土数据的观测记录和整理,提出“夏病冬治、夏水冬防”的思路,并提炼出冻土线路养护“看、测、析、敲、听、验”的检修工作法,在青藏铁路推广。

  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与磨砺,于本蕃带领工友们在“天路之巅”打造出了运营管理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奇迹,在“永冻层”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青藏铁路精神,用忠诚和奉献书写新时代铁路人的铮铮誓言。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