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1月28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用心护好每一条河”(点赞新时代)

本报记者 史自强摄影报道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28日   第 04 版)

  王成东(前)与志愿者在大运河沧州市区段加固护栏。

  初冬的清晨带着寒意,太阳还没升起,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吴官屯村党总支书记王成东就开始巡河了。带上一把铁锨、几个垃圾袋,沿着河道边走边看,随手捡拾垃圾。对于王成东来说,这样的巡护已成了常态。

  几年前,王成东隔三差五接到村民的举报——村里河水的水质越来越差。“用心护好每一条河。”从2018年起,年近六旬的王成东跟护河“较上了劲”。他自发在一线巡河,成立了上万人参与的护河公益项目,跟违法排污行为作斗争。

  在王成东的巡河经历中,曾有过紧张的对峙。

  几年前的一个夏天,王成东巡河时发现,一辆无牌照罐车停靠在邻村的排干五渠北侧,车尾有根管子插入水中。他悄悄靠近车辆,发现管内有液体排入河中,排放处泛着泡沫,异味刺鼻。

  “这是谁的车?你做啥呢?”王成东大声问。

  司机是一名40岁左右的男子,傲慢地说:“少管闲事!”

  王成东怔了一下,继续制止,“不能违法排放污水,你赶紧停下!”没想到对方非但没有停止,还声色俱厉地威胁起他来。

  面对恐吓,王成东毫不畏惧。他掏出手机,拍摄视频,并准备报警。“乱排污水害人害己,你不听劝,就不能放你!”对峙之下,王成东一步不让,最终制止了该男子排放污水。

  3年来,王成东与志愿者们勇于斗争,劝阻了数十次向河中违法排污、乱倒垃圾的行为。

  巡河成为常态,违法排污行为逐渐减少,但偷偷排污的“花样”冒了出来。

  有一天,吴官屯村村民向王成东投诉,村内的排干四渠污染加重。这让王成东颇感蹊跷:为何还有人能“见缝插针”?

  根据村民提供的线索,王成东锁定了村内的一家化工厂。他赶到化工厂察看,可一眼望去,工厂并无人员进出,似乎已经停工停产。进入厂子后,王成东才发现了“猫腻”:这是一家“厂中厂”,“外厂”已停工,而内部的一个车间仍在生产,污染物正是从这个“内厂”排出的。

  找出污染源头,王成东下定决心:厂子搬走,干点别的,还是能赚钱,而水系污染则后患无穷。王成东拒绝了所有说客,让厂子立即停产,解除了和村里签订的厂房租赁协议。为此,王成东的确得罪了一些人。但村民利益维护了,王成东的心里才算踏实。

  如今,在区水利、生态环境部门等的共同努力下,吴官屯村及周边的水生态得到了明显好转。夏日水面莲花娇艳,秋日岸边菊花生香,河岸的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但同时也带来一些新问题:部分游客践踏植被,随手丢弃垃圾……王成东联合基层党员和志愿组织,发起成立了公益项目,将保护的河流拓展到全市范围。

  现在,无论是外出开会,还是跟朋友休闲聚餐,王成东得空都会讲一讲护河的事儿,询问谁有意愿加入护河队伍。“抓住一切机会招募志愿者,护河志愿队伍才能不断扩大。”王成东说。

  如今,王成东发起的公益项目已招募民间河湖长200余名,巡河志愿者2万余名,开展改善水环境公益活动200余场。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