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湖南省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基础研究发展、创新主体增量提质、芙蓉人才行动、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生态优化、科技成果转化“七大计划”,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今年1—9月,全省成交技术合同9371项,同比增长81%;成交额629.4亿元,同比增长92.1%;入库七批909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超过去年全年入库总数,较去年同期增长7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4%。
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抢占技术制高点
瞄准重点领域,着力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湖南坚持“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紧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引领未来发展的核心技术,在全省工程机械、新材料等优势特色领域和颠覆性前沿技术领域前瞻布局,重点实施东映碳材高性能碳纤维等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组织动员优势科研力量,大力攻关颠覆性前沿技术、产业关键技术和应用基础技术,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为培育壮大“3+3+2”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科技支撑。目前,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已完成研发投入9.7亿元,取得了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成果。
瞄准基础研究,强化技术创新源头供给。湖南大幅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比例,加强基础学科和技术学科交叉融合,在种业、计算、材料等领域,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努力实现更多突破。实施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揭榜制”,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揭榜挂帅”,对“揭榜者”给予最高达1000万元的资助。目前,已征集技术需求370项,共收到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27份“揭榜”申请书。
瞄准产业主战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湖南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将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纳入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部署,推动优势科研力量向产业发展集聚,统筹实施“100个科技创新攻关项目”。今年1—9月,“100个科技创新攻关项目”超前推进,完成投资60.32亿元,研发投入25.99亿元,分别占年度计划的90.73%和98.25%,实现销售收入125.19亿元,新增就业人数3646人。
激活“第一资源”,抢占人才制高点
湖南落实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建立了梯次推进、体系完备、定位明确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支持体系。
打出引才育才“组合拳”。实施湖湘人才聚集工程,瞄准掌握国际领先技术、引领产业跨越发展的海内外优秀人才和团队,对特别优秀、贡献巨大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提供最高1亿元综合支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引进一个人才、聚集一个团队、培育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效应正加快形成。建立靶向引才、专家荐才机制,围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等湖南省重点产业,建立技术人才需求目录,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同时,完善院士带培机制,培养壮大后备人才队伍。
不断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出台省级层面人才评价管理办法,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更加注重评价研究成果质量、原创价值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贡献。在2021年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中,落实“以投代评”“以赛代评”,探索对大赛全国赛和省赛获奖企业的创办者、实际控制人等优先认定为“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深化“放权赋能”改革。推进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人才计划项目经费“包干制”改革试点。完善与人才创造的效益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落实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股权分红激励等,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布局,抢占平台制高点
重大创新平台加速布局。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长沙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建设。湖南全力推进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系统解决方案。长沙市、衡阳市成功跻身全国50个“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着力提升基础研究能力,不断优化实验室体系。湖南统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构建由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组成的新型实验室体系。聚焦打好种业“翻身仗”,充分发挥湖南优势种业创新资源,依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高标准建设岳麓山实验室。着手布局建设一批湖南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加快在湘国家重点实验室提质升级。
健全技术创新中心体系。湖南立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加强耐盐碱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种质功能基因挖掘及分子育种、新品种配套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快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实体化建设,分子育种、生物智能大数据2个共性技术中心已投入使用,水产、中药材专业研究中心已完成公司组建,启动建设湖南省种质资源创新数据库。此外,进一步完善《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部署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行动。
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支撑重大科技战略任务、突破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为目标,适度超前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依托长沙超算中心,部署“天河”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已纳入全省新基建规划和重点建设项目清单。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营造一流创新生态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湖南完善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布局一批市州分市场、县域和行业工作站,力争推动要素大市场体系向全省覆盖;鼓励园区、高校等创建一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打通成果转化难点;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鼓励科技特派员到企业担任技术顾问、技术总监等,或以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企业科技生产经营,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湖南省科技厅与农行湖南省分行、建行湖南省分行等金融机构深入合作,在长株潭开展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试点,构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评价指标体系,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问题,引导金融机构扩大科技信贷规模,更好服务创新创业融资需求。建立科创板上市后备企业库,今年全省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6家,总数增至12家。
与此同时,湖南深入推进科技创新计划管理改革,设立社会化出资项目,立项41项,撬动社会资金3亿元;制定新一轮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实施研发财政奖补政策,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提高科学素质,营造创新环境,从人才共举、创新共推、科普共抓、智库共建等方面推动科普工作。
数据来源: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