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我们要有这样的决心、这样的自信。”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需要高校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不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健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作用。
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论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需要高校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高校人才资源丰富,是国家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制定‘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突出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主动服务国家需求,引导高校争创世界一流。”这为高校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需要高校聚焦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服务社会等重点方面,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从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讲,可以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从创新人才评价方面讲,以品德、能力、业绩为评价导向,更加注重业绩成果和实际贡献,以实绩论英雄,避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调动好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有利于高校和企业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精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国家战略、产业发展、人才培养良性互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着眼促进人才供给和需求相适应,建立高校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建立创新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成效显著。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需要高校切实担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持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一方面,把课堂教学、加强实践、指导帮扶结合起来,通过多学科融合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和团队。另一方面,建好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开展双创实训、指导服务、孵化转化、资源对接一体化服务,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