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走向海外市场的过程中,积极推动当地教育事业发展,通过援建学校、提供图书教具、设立奖学金等方式,让许多家庭贫困的孩子实现了读书的梦想,为增进当地民生福祉作出贡献
“孩子们非常喜欢在这里学习”
本报记者 闫韫明
“Cake”“Cook”“Cat”……走进赞比亚纳其特特小学,一阵阵悦耳的朗读声从漂亮的校舍里传来。这座小楼灰墙绿瓦,明快的黄色图案点缀在墙上,一排太阳能板整齐排列在房顶。透过明亮的窗户,可以看到教室里宽大的黑板、崭新的桌椅和孩子们清澈的眼神。14岁的阿尔伯特正是学生中的一员。
这所学校位于赞比亚首都卢萨卡附近的齐亚亚村,由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出资建设,于2017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在那之前,阿尔伯特从未想到,有一天能在这样漂亮的学校里读书。
如今,阿尔伯特和两个弟弟都在纳其特特小学读书。他们的父亲特雷弗就在学校附近的中国建材赞比亚工业园工作,负责园区生产生活用水的检查和监测工作。在中国企业工作几年来,不仅孩子的教育问题不用发愁了,特雷弗一家还建了一套四室一厅的大房子,“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了!”
2015年,中国建材赞比亚工业园正式启动建设。工业园坐落在卢萨卡东南方约30公里处,建成后为赞比亚市场提供水泥等多种建材,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中国建材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在工业园周围地区,推动开展多项民生项目,纳其特特小学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企业到来之前,齐亚亚村只有一所由社区运营的小学。简陋的校舍里缺少桌椅,学生们只能席地而坐。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学生家长没能按时交上学费,停课也是常有的事,有些孩子因此不得不放弃学业。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中国建材向该村捐建了教室18间、职工宿舍8间,并捐献桌椅约150套,为齐亚亚村解决了大问题。村长达卡回忆道,“新学校竣工时,村民们都来参观,大家围在一起激动地鼓掌,由衷地感谢中国企业。”学校交付使用后,在中国建材的协助下,赞比亚政府将其纳入国家教育系统,一至七年级学生都能享受免费教育。政府还为学校配备了稳定的教师队伍,老师们都是大学毕业生,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校长艾丽娜是学校发展的见证人。她至今仍记得,学校刚建成时,教材、教具等还不齐全,中国建材的员工们就一样样帮忙添置,有一次光是课本就运来满满一车。艾丽娜说,“学校里的两台笔记本电脑也是中国朋友提供的。电脑不仅能帮助老师们处理日常事务,每当要讲解与科技相关的内容时,也可以派上大用场。”
纳其特特学校以前只有100名左右的学生,经过4年多的发展,学生已经超过400人,还吸引了不少邻村的孩子前来就读。艾丽娜很骄傲,“孩子们非常喜欢在这里学习。周边有些村子有自己的社区小学,但是孩子们还是愿意到七八公里外我们的学校来念书。”
除了援建学校,中国建材还在村子里建设了医院、太阳能照明设施和供水排水系统,并且修建了一条连接当地和卢萨卡南部工业区的公路。“中国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只要见到中国人,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对他们说声‘谢谢’。”达卡说。
“他们给学生们带来了希望”
本报记者 程是颉
清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几个身穿宝蓝色长衫校服的学生,正在认真地背诵课文。13岁的女孩哈蒂萨是今天的值日生,她拿着拖把,一丝不苟地打扫着教室。“我们每天轮流值日,希望这里永远都和新建成时一样干净、漂亮。”哈蒂萨说。
这里是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设集团”)援建的友谊学校,位于巴基斯坦北部穆扎法拉巴德地区德哈尼村。几年前,学校却是另一番景象。2005年,学校在地震中损毁严重,之后多年间,孩子们只能挤在几间危房中上课,校舍条件糟糕,许多家长甚至不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
了解到这种情况,中设集团决定为孩子们建设一座坚固、安全的学校。“我们希望孩子们的安全得到保障,家长们能够放心地把孩子送进学校。”中设集团巴基斯坦尼鲁姆—杰卢姆水电站项目总工程师周贯五说。
经过多次调研勘测,并对设计方案和建材选择进行严格把关,最终建成的新校舍达到了最高的抗震标准。2018年4月,新校舍落成移交。“看到新校园的时候,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哈蒂萨说,同学们非常喜爱这个新校园,教室里有大家亲手绘制的装饰画,教室外的空地则种上了花花草草,布置出美丽的小花园。
友谊学校校长阿兹拉告诉记者,新校舍的落成让学校的运营逐渐回到正轨,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他说,“这都要感谢中国企业的帮助,他们给学生们带来了希望。”
哈蒂萨是毕业班的学生,学习格外用功,“未来我想做一名医生,去大城市看看。”她的妹妹跑上来补充道,“我想做老师,就留在这里工作。”孩子们纷纷涌过来,七嘴八舌地讨论起对未来的憧憬。
学校是孩子们走向更大世界的起点。阿兹拉说,人们走出世代生活的村庄,前往大城市工作,更加意识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即使在德哈尼这样的山村里,也明显能感受到家长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也变得更强,对未来有着许许多多的美好期待。
周贯五说,在承建巴基斯坦基础设施项目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还积极开展对当地雇员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人才。而另一方面,通过建设友谊学校,不仅助力当地教育水平提升,为巴基斯坦的工业化进程打下牢固的人才基础,同时也将中巴友谊的美好故事传承下去。
目前,友谊学校有175名学生和9名老师,现有的12间新校舍最多可容纳约400名学生。学校正在计划扩大教学规模,尝试纳入初中阶段教育,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读书。“在这里,我们不仅传授知识,还希望能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帮助他们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阿兹拉说。
“解决在线上课硬件设备不足问题”
本报记者 刘 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位于马来西亚森美兰州的甘榜沙哇国民小学开始实行远程教学。但因为缺乏硬件设备、老师家长不擅长操作等原因,学生们渐渐地跟不上学习进度,有的甚至就此辍学。得知这个消息后,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下属的埃德拉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德拉公司”)积极为学校捐款捐物,帮助学校渡过难关。
甘榜沙哇国民小学六年级英语老师卡米莎说:“这笔资助及时帮助我们解决在线上课硬件设备不足问题,也帮助学生们跟上课程进度。”
这些对当地小学的援助属于“埃德拉助学计划”的一部分。埃德拉公司的电厂多数分布在马来西亚的三四线城市或乡镇地区,当地民众大多收入不高,用于教育的经费也很有限。学校若要开展课外活动或添置器材,往往需要向家长收费或向公众募捐,一些孩子迫于经济压力早早辍学。
注意到这种情况,埃德拉公司发起了“埃德拉助学计划”。每年学校进入年终假期前,森美兰、马六甲、雪兰莪和吉打等4个州的电厂会为周边的小学捐款3000至6000林吉特(1林吉特约合1.5元人民币),用于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同时,五年级学生每人都将获得一个书包和一张价值120林吉特的购物券,用于购买鞋子。埃德拉公司希望,给孩子们准备新学年学习用品可以帮助当地家庭减轻负担,同时也鼓励学生们继续努力学习。
每年的捐赠活动是当地小学生最期待的活动之一。这天,孩子们会换上节日盛装,用歌舞表达心中的感谢。马六甲州益智华文小学的学生诺达米雅开心地说:“我很高兴收到这些礼物,这让我学习更有动力,我会争取在明年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除了针对小学的援助外,埃德拉公司还在马来西亚一些大学设立奖学金,为低收入家庭的优秀大学生提供帮助。招聘时,公司也会优先考虑奖学金获得者。目前,已有数十位奖学金获得者在毕业后进入了埃德拉公司工作,沙迪斯古玛就是其中一员。
沙迪斯古玛毕业于马来西亚国家能源大学,2020年进入埃德拉公司工作。对他而言,获得奖学金既是对自身努力的肯定,也给了他一份未来的希望。“在中国企业工作,我每天都在累积经验、提高技术。未来,我希望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沙迪斯古玛说。
中广核2015年通过收购埃德拉公司正式进入马来西亚能源市场。多年来,中广核在马来西亚发展了多个项目,其中,吉打太阳能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达5万千瓦。在助力马来西亚发展清洁能源的同时,中广核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当地的教育事业发展。截至目前,“埃德拉助学计划”受益学生已超过2.6万名。
“感谢中国企业对我们教育事业的支持”
本报记者 周 輖
“高温天气即将到来,今天我们向同学们讲解一些夏日防火的注意事项”“开斋节就要到了,我们为大家带来了一些节日食品和文体用品,提前祝大家节日愉快”……
伊拉克米桑省中部的布泽干小学,每年都会举办几场盛大活动。活动期间,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中海油伊拉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伊拉克公司”)健康安全环保部主管伍东和同事们来到学校,为同学们带来玩具、书本、食品,并讲授有关消防安全、防雷防蛇等知识。如今,他们已经成为孩子们的老朋友。每每举办活动,宽阔平整的操场上,伊拉克小朋友们早早就整齐排列,翘首等待。在中国朋友的指导下,大家一起开展活动和游戏,欢声笑语在校园上空回荡。
成立于2005年的布泽干小学是伊拉克米桑油田范围内唯一的小学,招生范围覆盖布泽干、阿布等周边村庄。自2011年起,中海油伊拉克公司开始参与伊拉克米桑油田的开发,为油田增产提供助力,也开始了与布泽干小学的不解之缘。
时任中海油伊拉克公司公共关系部经理刘鹏飞回忆说,参与油田开发后不久,相关人员便通过走访了解到学校当时面临的困难——校舍破败、桌椅残缺、部分墙面出现裂缝,孩子们只能躲在一面墙背后上厕所……
为帮助学校解决这些问题,2012年,中海油伊拉克公司用半年的时间对学校基础设施进行翻修加固,并修建了设施完备的厕所和篮球场。2013年4月,中海油伊拉克公司将油田项目使用的电网引入学校,学生们终于可以方便地使用电灯和电扇。随后几年,中国企业又陆续对学校周边的道路进行修整,宽阔的柏油马路取代了曾经的泥巴路。“不仅孩子们上学的道路得到了极大改善,周边居民交通出行也都方便了许多。”布泽干村民阿什拉夫很感慨。
“多年以来,中国企业一直为我们学校提供巨大支持。不仅翻修学校、援建各类设施,每年还不定期举办各类慰问活动。”布泽干小学校长贾巴尔·库代尔·哈拉夫介绍说,目前学校一共有6间教室、53名学生,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感谢中国企业对我们教育事业的支持。希望伊中两国友谊长存!”哈拉夫表示,中国企业的帮助让学校师生备受感动。“我希望长大后在中国企业工作,做一名石油工程师,建设家乡,为促进伊中友谊作出贡献。”学生艾哈迈德说。
米桑油田联合作业部门总经理伊玛德·侯赛因·赛义德说,中国朋友不仅帮助当地油田实现了生产上的飞跃,还捐赠了两所小学、将多余的发电量输入当地电网、共享水处理设备、提升道路基础设施等。“中国企业的到来有力促进了伊拉克石油配套产业的发展,也为增进当地民生福祉作出贡献。”
版式设计:蔡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