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西藏养路职工扎西林具

为“天路”保畅通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袁 泉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22日   第 07 版)

  世界屋脊上,公路蜿蜒于高山峡谷之间,地震、泥石流、塌方、雪崩等自然灾害频发。在这里从事养路工作,既艰苦又危险。西藏自治区高等级公路管理局拉贡机场养护中心职工扎西林具却十分珍视自己的工作,“一次次应急抢险保通,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荣誉感,这些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2013年,刚加入养路职工行列的扎西林具便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在波密至墨脱公路建设项目中,一段公路刚修通便遭遇雪崩。为在抢险黄金期打通雪崩路段,项目部决定成立突击队,扎西林具第一个报了名。

  一边是山上松动崩塌的积雪,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危险程度可想而知。扎西林具让同伴撤至安全区域,自己却驾驶挖掘机在悬崖边操作。道路即将抢通时,雪崩再次发生,万幸,他没有受伤。同伴们焦急地上前查看,扎西林具想到的却是“还好没有砸坏挖掘机”。

  2015年4月,一次地震对国道318线造成严重损坏,让日喀则市聂拉木县樟木镇成了孤岛。灾情就是命令!扎西林具连夜赶赴灾区。抢修持续了几天几夜,最后阶段被一处塌方体“卡住了脖子”,挖掘机随时可能掉落悬崖。迎着危险,扎西林具冲上前去,操作挖掘机在方寸之地作业。4个多小时以后,道路终于打通,6300多名群众成功脱险,而他顾不上休息,紧接着投入其他路段的抢修工作……

  “老一辈养路职工用最简单的工具修补、挖填,现在,装备水平和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了。”扎西林具感慨道,工作条件好了,“两路”精神却永远不能丢,“我要立足岗位,做一名光荣的‘铺路石’!”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