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经济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找到民俗中的增收路(微经济)

刘以晴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6日   第 14 版)

  在广大乡村,包括绘画、编织、刺绣在内,各式各样的民俗资源异常丰富。我们期待有更多发现美的眼睛,与助力美成长的举措,为保护民俗、助农增收寻得更多路径

  

  笔者近日在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调研时发现,除了务农,绘画也成了当地不少村民增收的新方式。形象质朴、色彩明快的东丰农民画,一年的销售额能达到3000万元。

  绘画习俗,在东丰可谓历史悠久,之前在农闲时,不少人都习惯画上几笔。可就是这看似平常的个人爱好,如今成了当地的规范产业。打开思路求发展、政府带动挖潜力,一幅农民画,成了结合地方特色民俗开辟的增收新路径。

  找到民俗中的增收路,基础是人才聚拢。想要形成产业,先要把绘画民俗从个人的“单打独斗”,变为集体的共同追求。在东丰,政府通过成立农民画馆、举办展会、出版画册等多种方式,引导形成良好的创作氛围和舆论预期,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农民画创作队伍中来。

  找到民俗中的增收路,核心在能力提升。作画的人多了,能力建设也要跟上。农民创作固然“天然去雕饰”,但也存在着技艺粗糙、主题不明等短板。为此,政府每年组织农民画培训班,聘请专业人士,帮助农民研讨作品主题、提升绘画技巧,为农民画寻得质朴风格与市场需求间的平衡,进而铺平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找到民俗中的增收路,重点要打通渠道。有了产品,下一步便是从田间走向市场,真正转化为财富。在农民画发源地秀水村,依托各方力量,集创作、展览、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园区成为直面市场的招牌门店,树起了东丰农民画的品牌形象。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市场上也不缺少需求,而是缺少优化供给的手段。应该说,东丰县抓住农民画这一个地方特色,在聚合、提升和打通三方面同时发力,为民俗提供了走出乡村、走向市场的机会,这是一种值得肯定的积极探索。

  同理,在广大乡村,包括绘画、编织、刺绣在内,各式各样的民俗资源异常丰富。我们期待有更多发现美的眼睛,与助力美成长的举措,为保护民俗、助农增收寻得更多路径。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