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1月14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双江口镇——

田管智慧化 增收乐农家(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

本报记者 何 勇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4日   第 01 版)

  在湖南省宁乡市双江口镇的一片稻田里,种粮大户向敬松操控手柄,使无人机在田间喷洒。

  “洒的不是药,是紫云英的种子。”向敬松说,“明年种早稻时,这种草就是很好的肥料!”

  作为无人机操作手,向敬松一年有5万多元的收入,加上今年承包400多亩田种水稻的收入,纯收入将近20万元。

  以前,向敬松曾种过600多亩田,却一度亏钱。“面积大了,管理上的问题就来了。”向敬松说,“缺水,除草不及时,打药跟不上。当年早晚稻平均亩产才500斤,比正常水平少1/3还多。”向敬松的种植规模,又退回到了几十亩。

  2019年镇里招商,引进了一家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不但自己流转了5000多亩田,还给其他种粮大户提供耕、种、管、收一条龙的农业技术服务。育秧有自动化工厂,插秧收割有大型机械,喷药追肥有无人机,旋耕施肥、移栽灌水、除草晒田等环节都有了标准化的流程管理。

  公司办公室里,操作员打开“智慧农业管理平台”,指向其中一台正在作业的农机。水田面积、作业时间、用油量等数据,在屏幕上一目了然。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35台设备都装配了北斗系统,运行轨迹和工作效率都清清楚楚。

  高效标准的农业技术服务,帮种粮大户们解除了后顾之忧,也让企业获得快速发展。“像喷药,一个人每天作业10多亩,一台无人机却能作业300多亩。”相关负责人说,“现在,我们提供技术服务的面积有近20万亩,企业七成的收入来自技术服务。”

  有科学技术保驾护航,向敬松的信心足了。2019年,他承包了300多亩水田,一举打了翻身仗;得知企业招募无人机操作手,他还参加了培训,拿到了证书。“种田20多年,面对这些高科技,还是得服气。明年,我准备再承包100亩!”向敬松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