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1月12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贯通“长征路标” 突出整体辨识度

杜凡丁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2日   第 12 版)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主体建设范围涉及15个省(区、市),共计72个市(州)381个县(市、区),包含了各类长征文物超过2100件,以长征为主题的各级纪念和展示场馆近200处以及大量的纪念设施和其他相关文化资源。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聚焦于“四区六工程”。“四区”包括:以文物保护和历史环境管控为主,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资源保护基础空间的管控保护区;包含重点展示园、集中展示带和特色展示点三种不同形态,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参观体验主体空间的主题展示区;整合其他相关资源形成外溢辐射效应,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价值延展示范空间的文旅融合区;保存传统文化生态发展特色产业,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活态文化传承空间的传统利用区。

  “六工程”则包括保护传承工程、研究发掘工程、环境配套工程、文旅融合工程、数字在线工程和教育培训工程,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抓手。目前,一批标志性的项目已经初具规模:广西全州县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已经正式对外开放;贵州遵义市完成了遵义会议旧址周边的环境整治和娄山关红色景区的整体提升;四川小金县修复了在洪水中被冲毁的达维会师桥,石棉县完成了“互联网+长征”数字教育示范项目,“长征文物地图”小程序正式上线;江西于都县将每年10月确定为“红军长征纪念月”等。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涵盖范围广阔,涉及文物和文化资源数量庞大、类型丰富,因此,其建设保护工作应以突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整体辨识度为重要目标。

  具体来说,有3个“贯通”:首先是空间的贯通。建设以“重走长征路”步行体验为主,骑行、车行为辅的长征历史步道体系,并通过“万里红路、千村串联”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从实体层面强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其次是形象的贯通。设计统一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标志,建立包括导览标识、文创产品、多媒体界面、村镇整体形象等在内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形成线上线下一致,全程贯通的“长征路标”。

  第三是时间的贯通。要将长征沿线相关的其他红色资源及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典型成果有机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文旅融合体系,将历史上的长征路与新时代的长征路相贯通,形成红色精品线路,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成为全面全景全貌展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和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的重要窗口。

  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将成为传承长征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家园,构建国家形象、彰显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走好新长征路、带动沿线发展的振兴长廊,坚持深化改革、探索体制创新的实践园地,促进生态保护、展示美丽中国的示范样本。

  (作者为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中心五所主任工程师)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