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政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1月05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闭幕——

坚持开放包容 构建创新生态

本报记者 黄晓慧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05日   第 12 版)

  11月3日,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闭幕。为期3天时间里,包括68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130多位世界顶尖科学奖项获得者参会,围绕“开放科学: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的年度主题,在多个基础学科领域展开探讨交流。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领衔组建了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也因此越来越多时间住在上海。“我在上海生活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觉得便利,也充分感受到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决心和力度。这里良好的科创生态和人才支持,让我静下心来专注科研。”迈克尔·莱维特说,未来将携手复旦大学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加快形成新的原创成果。

  诺贝尔奖得主巴里·夏普莱斯不仅经常到上海做课题、指导学生,80岁的他还零时差在线参加了今年论坛的学术讨论。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在参加论坛时表示,打算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落地上海。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是论坛举办地及永久会址所在。由通用电气公司全球副总裁陈向力领衔的“上海临港电力电子研究院”,成为首批落户临港新片区国际创新协同区的企业。“临港吸引全球高端人才的能力是我们最为看重的,无论落户、生活、还是科学实验,临港的优势都很明显。”该公司研发负责人夏雨昕说。

  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既是全球科学家和创新者的共同期盼,也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目标。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说:“上海目前的条件是顶级的,将吸引越来越多顶尖科学家来上海从事科研工作。”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