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1月02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新论)

周 坚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02日   第 05 版)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一项战略性工程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这为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确立了发展定位、指明了努力方向。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对于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一项战略性工程,将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思想引领。

  自上世纪90年代有关高校建立起全国第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各个重点高校普遍建立起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各方面工作迈上新台阶。同时,与新时代新要求相比,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育教学、研究宣传、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差距,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亟待加强。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精准学科定位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高地。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依托,理论研究是学科发展的生命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扎根中国火热的发展实际,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以主业意识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主业,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教学上,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在教法上,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以多元化教学方式创新建设智慧课堂,不断提升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基地。回归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育人本位,突出办学特色,坚持立足本单位实际情况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夯实本科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探索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统筹规划培养目标,构建衔接有序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以优秀师资团队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源源不断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才能着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学理支撑和人才支持。

  (作者为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