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1月0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国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

已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01日   第 12 版)

  在河北曹妃甸投产的首套钢铁尾气生物发酵工业装置,年产蛋白5000吨。
  资料图片

  本报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蒋建科)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10月30日发布,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已经形成万吨级的工业生产能力,获得首个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该证书由农业农村部于2021年8月颁发,新饲证字(2021)01号。

  中国农科院饲料所所长戴小枫研究员表示,在人工条件下,利用天然存在的一氧化碳和氮源(氨)大规模生物合成蛋白质,长期以来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和对生命现象认知的革命性的前沿科学与技术。戴小枫说,蛋白质在自然界的天然合成一般要在植物或者植物体内具有固氮功能的特定微生物体内,在自然光合作用下形成碳水化合物的糖类,再经过多个环节复杂的生物转换。对此,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6年多的研究攻关,突破了乙醇梭菌蛋白核心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反应速度、原料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实现了工业化一步生物合成蛋白质收率最高85%的纪录,并与中国农科院饲料所合作开展乙醇梭菌蛋白效价评定,共同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项目框架内推广该产品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

  专家表示,我国作为世界饲料生产和消费大国,以自主创新研发新型非粮蛋白质,降低和逐步替代对大豆蛋白的依赖,战略意义重大。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