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0月28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寻觅文物背后的历史

本报记者 刘洪超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28日   第 06 版)

  “在东北抗联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许多朝夕相处的战友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姓名。”在位于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的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馆长张鹏一告诉记者,战争异常艰苦,为避免家属被敌军残害,“在抗联队伍中大家都以代号相称,许多战士的名字就这样永远消失了。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把英烈们的故事讲出来。”

  由于日伪军封锁严密,抗联战士只能在深山里修建密营。张鹏一寻访健在老战士,根据他们的回忆寻找密营位置。张鹏一和同伴在深山密林里经常一走就是几天,饿了啃面包,渴了寻口山泉水。

  “密营生活是东北抗联将士不屈不挠精神的缩影。”张鹏一指着一张密营图片介绍,“夏天,为了不暴露位置,战士们生生忍着毒虫叮咬;冬天,大雪过膝深,有的战士一觉醒来脚就冻残了。”

  16年来,张鹏一走遍了本溪满族自治县3300多平方公里的沟沟坎坎,还深入辽东地区、吉林和黑龙江等地的大山深处,探寻抗联部队战斗过的地方,行程累计达到两万多公里。

  这种韧劲感动了许多抗联烈士子女,他们自愿捐赠文物。目前,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的抗联文物已汇聚了2000余件,并在本溪地区新发现抗联遗址、遗存30余处;馆藏抗联军级以上将领使用过的文物100多件,居全国抗联题材纪念馆之首。“东北抗联将士们的身影已经走远,但这些文物都在讲述那段不畏牺牲、守卫家国的峥嵘岁月,静默但有力。”张鹏一说,要真正保护好抗联文物,让抗联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如今,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面积已达5000平方米,成为全国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国防教育基地、全国首批抗战纪念设施,平均日接待量千人,建馆十余年共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者400余万人。

  网上陈列馆、主题公园……对于未来,张鹏一还有不少设想,“我正在收集抗联歌曲,要让这些生死关头的歌、枪林弹雨的歌、照亮黑暗的歌,永远闪耀。”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