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三合庄治水记——

协商形成共识 建设美丽乡村(深阅读·关注基层民主协商)

本报记者 邵玉姿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26日   第 04 版)

  从刘书云担任河北邢台三合庄村村主任开始,怎么治理污水乱排乱放就是他“顶重要”的任务。

  而现在10多年过去,说起三合庄,当地人人竖起大拇指——这是全市第一个打造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村子。

  从生活污水往门外泼,到家家污水进管道、净化利用变荷塘,发生在三合庄的“治水”过程,也是大伙统一意见、形成共识、共建乡村的过程。

  方案,大家参与

  “家家污水门外排,臭水横流没人来。”有一段时间,刘书云逢人就说这事,可是怎么说都不管用,大伙儿都表示“没处排”。

  没处排,那就找地儿排。在企业负责机械制造技术多年,刘书云想到了建设污水管网的办法。

  办法是好,可村民不明白。“说得再多,也不如自己看得明白。”刘书云开着自家的车,又租了一辆车,拉上村里几名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就出发了。山东聊城、河南鹤壁、河北唐山乐亭……工业污水处理系统、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山区污水处理系统……凡是可以借鉴的,刘书云和大家一起看了个遍。

  “污水都从家里的管子走,房前屋后那花花草草美得很。”河南省鹤壁市后柳江村给村民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咱村真能改成后柳江村这样吗?”一同前往调查的村民刘丰运依旧半信半疑。

  “能!污水问题一解决,村里环境好了,发展也就跟上了。”刘书云回答。

  回村后,刘书云和参加调查的村民代表一起,用一周时间走访入户,解答村民疑惑。一周后,村民大会召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表达了建污水管网的愿望。也有人提出了新的担忧:污水管网建成以后会不会有新问题?建管网的钱谁来出?

  “目前不能保证建好以后一劳永逸,但咱用最适合咱们村的建设方案,建好以后加强维护,肯定能管用。”“全村主管网建设的费用是大头,由村集体出。画污水管网设计图纸,我有经验,我来画,又能省两万元。各家的入户管网和沉淀池工程好操作,各家可以自己出力,这部分花费少,一家大约200元。”刘书云一一解答。

  一番讨论过后,大家的心定了。不到两个月,全村污水管网建成。投入使用当天,村民辛文宝看着污水通过水池滤网,直接排入了自家门前的沉淀池中,然后经一级过滤,流进村里的污水管道。“心情像流水一样畅快!”辛文宝说,“现在,谁家门前不干净,不用村干部提醒,邻居就得第一个上门。”

  节水,大家来议

  村里有个废弃的大土坑,是全村污水的最终排入地点。冬天,刘书云巡查全村污水处理系统时,总发现土坑里的水比夏天还要多。“冬天水量这么大,很奇怪。并且排污量太大,照这样下去,污水处理系统用不了几年。”刘书云有些着急,一家家走访后,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因为害怕水管冻裂,大多数村民一到冬天就不关水龙头。

  控排污,关键在节水。“咱们村自从建立,水费一直是村集体交,各家用量从不统计,用起来自然不心疼。”村两委经过讨论,想了一招:每月抄表公示,村民互相监督。

  公示几次,成效初显,全村单日用水量一下降了近50%。可也总有那么几家依旧我行我素,觉得“面子不是事儿,水管爆了才是给自己找麻烦”。时间一长,用水习惯好转的几家也觉得自己吃了亏。“别人浪费,凭什么我来节约?”村民的意见越来越大,不断反映到村支部。村两委开会商议方案,最终针对用水问题,村里召开了一次村民代表大会。

  会上,刘书云代表村两委提议,水费由村集体和村民共同承担,按照每吨0.5元向村民进行收费。

  “以前我们从来没交过水费,现在为什么要收?”一些村民坐不住了。

  “以前水费是村集体交,本质上也是大伙儿出的钱。现在咱们一些村民缺少节水意识,经常浪费,单收水费才能制约这种行为。水费定价不高,主要是为了节约用水,从而减少村里整体的开支。”刘书云解释。

  “0.5元每吨的定价是怎么来的?”“怎么保证大家交费公平?”村民提出疑问。

  “政府照顾移民村,帮咱在村北打了一眼深井,咱村用水都是深井里抽上来的。水费主要包括抽水所需的电费,还有水井、水泵的日常维护费用。我们根据以往费用算了一下,平均下来是每吨水大约0.5元。而且,以后水费会设立专门台账,由专人收取记录,及时公示。”村会计曹红岐为大家详细说明了定价缘由及收取方式。

  村民的质疑声渐渐小了,开始算起了细账。新规实施两个月,全村的单日用水量从最高每天30吨降至每天10吨。当初村民苦恼的水管爆裂问题呢?家家户户都给水管套上了保温棉,顺利解决了。

  建厂,大家出力

  2011年,三合庄村启动厕所改造。2012年,全村厕所改造升级完成。“旱厕”变“水厕”,厕所污水直排入管,便捷了村民的生活,但也给全村污水处理系统带来挑战。“厕所污水和洗菜洗衣的污水不同,需要用更专业的方法处理,直接排入土坑可能污染土地。”刘书云想更进一步,建污水处理厂。

  可污水处理厂不是说建就能建。刘书云算了一笔账,足足需要100多万元。

  “污水处理厂这么复杂,咱还是别建了。村里现在的污水管网已经很好了,没必要。”不少村民打起退堂鼓。

  “还得带大家亲自去看。”一看现在的污染后果,二看建厂后的好处。于是,刘书云带着十几名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又出发了:先绕着村里排污水的大土坑转一圈,看看环境,闻闻气味,然后去市里的污水处理厂学习经验。看到污水处理厂的好处,村民想法逐渐转变。

  村民大会上,村里邀请相关设计公司的技术员为大家介绍污水处理厂的工作原理和后期维护方法。怎么建、怎么干,大家都听明白了,越发干劲儿十足。

  可问题又卡在资金上。申请专项资金、各家各户自筹后,还是有20余万元的缺口。怎么办?

  建污水处理厂需要大量芦苇和鹅卵石,在施工方的方案中,光购买这两项就要20余万元。“咱们村是因为建朱庄水库,从山区搬迁到这里的。以前的村子里就有不少芦苇和鹅卵石。”刘书云灵机一动,村民热情高涨,开着自家的货车就回到了老村。征得当地乡亲们同意后,割草、挖石、运输……不到一天时间,花了不到100元,三合庄村自行解决了芦苇和鹅卵石的物料问题,“补上”了资金缺口。

  污水处理厂建成,全村废水经过层层过滤后,变成了可再利用的“活水”。村里还在滤水收水池里种下荷花,供大家观赏游玩。

  现在,沉淀池的清理卫生有小组对接,过滤网的清洁有专人负责,荷田的管护有大伙儿共同参与……自打污水处理厂建成之后,刘书云就没再为村里的污水问题操过心。“村民们都自发地成为污水处理系统维护队伍中的一员,自从一起调查、一起商议,大家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越来越高。”刘书云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