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专题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第三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苏州举办——

行至姑苏城 尽享江南美

本报记者 王伟健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26日   第 15 版)

  环古城河两岸,流光溢彩,尽显“水韵江南”风雅;金鸡湖畔,苏艺大剧院内,交响组歌气势磅礴,奏响《大运河》动人乐章。

  日前,第三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苏州拉开大幕,6个板块19项重点活动次第展开。与此同时,第三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举行。这个金秋,一场融合了大运河文化和江南文化的盛宴在苏州这座古城举行。

  

  感受大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

  9月22日晚,一场独具千年姑苏江南风韵的“行运夜姑苏”活动,让来自上海的陆女士大开眼界。她一路欣赏水陆联动、灯光投影的实景演出,感受着沉浸式夜游带来的全新体验,直呼“大运河文化和江南文化带来了美妙体验”。这个晚上,“水韵江南”夜游船和“千年姑苏·运起江南”开城秀等环节以“姑苏韵味、精彩传承”为活动基调,以苏州元素为背景依托,活态展示苏州多个世界级、国家级非遗项目和极具江南文化特性的苏州戏曲、苏式舞蹈、苏式语言。

  第三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紧扣运河主题,包括“行运夜姑苏”、开幕仪式、主题演出、展览展示、主题论坛、互动联动等在内的六大板块19项重点活动,注重突出创新创意,彰显文旅融合。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展区的“水韵江苏·千年运河”馆,同时呈现“运河百景”和“文艺之旅”,既能彰显运河独特风情,又能体现运河文化特色,让人产生旅游的冲动和审美的感动。苏州馆则集中展示“运河十景”、江南小剧场、江南小书场等,并将“运河十景”与刺绣工艺、钢笔画艺术结合,呈现“运河十景”刺绣长卷和钢笔画长卷,还有许多以运河文化、江南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可谓走进一馆,神游运河,遍览江南”。

  在运河文创产业展暨第十届苏州创博会展区上,来自全国的300余位设计师、50余个原创设计品牌、超过1000件套创新设计作品亮相,喜马拉雅·运河书房——新“声”活数字文化体验馆、姑苏八点半·梦旅江南——文旅夜经济体验展、内容创造美好——大禹网络数字IP展、四友数字文房——沉浸式数字文化空间展等多个“数字文化产业”特色体验展区综合呈现数字文旅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运河特色旅游产品展则组织了运河沿线城市文旅企业以其特色产品参展销售,重点展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涌现出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此外,主办方还举办“汇运河·投文旅”——大运河文旅产融合作论坛和大运河城市文旅消费论坛两场主题论坛,聚焦文旅消费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共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新路径。

  打造江苏大运河“精彩一段”

  “百景”如画,一眼千年。置身平江古巷,可见紫藤莞尔、木香斑斓。葱郁林木下,古老的虎丘塔生机勃发……运博会期间,大运河沿线这一处处苏州地标迎来观赏热潮。

  大运河江苏段是大运河的核心地段,具有运河遗产的多元化特征,遗产点类型齐全,多位于地上,与运河的行政管理、漕运、盐运、经济、社会、文化传播与交流联系最为密切,航运景观依旧壮观,是鲜活的实体运河博物馆。而苏州作为运河沿线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正致力于打造江苏大运河“最精彩的一段”,加快推进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江南文化品牌。

  大运河苏州段北起相城区望亭五七桥,南至吴江区桃源油车墩,纵贯南北96公里,纵跨5个区,沟通黄金水道长江,串联太湖、阳澄湖、独墅湖等众多湖泊,留下大量历史文化遗产。这96公里的水路构建起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水韵古城与水乡古镇两大核心品牌,传承古城与水乡文脉,植入多元主题功能,激发大运河文化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活力。

  苏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苏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部署,建立“一组一办一院”工作机制。2019年以来,苏州市运河办编制印发《苏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基本完成《苏州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实施方案》拟定工作,明确“四园四带二十六点”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体系。

  与此同时,苏州从去年开始以“运河十景”(吴门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陆盘门、横塘驿站、石湖五堤、宝带桥、平望·四河汇集)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把古城保护更新、文旅融合发展、江南文化品牌建设有机融为一体。

  除此之外,苏州还把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首要任务。先后完成了虎丘云岩寺塔、全晋会馆、运河古纤道、宝带桥等世界文化遗产本体的修缮修复。吴中博物馆(吴文化博物馆)建成开放,苏州博物馆西馆开馆,苏州考古博物馆、苏州工业园区草鞋山遗址公园等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工程加快实施。

  展现更具江南韵味的窗口

  苏州在改善运河风貌方面也下足功夫。近年来,运河堤防加固工程基本完工,加固堤防总长155.26公里,同步建成了高标准的休闲健身、文化旅游、绿化景观等基础设施,为群众近距离感受运河、体验高品质滨水空间创造了便利。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苏州将进一步强化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推动运河文旅融合发展、建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推动生态宜居运河建设、持续讲好苏州运河故事。

  今年5月,苏州精心打造的“苏作馆”于上海国展中心开馆,12个苏作门类、36位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的200余件苏工精品集中亮相,唤醒了中国人的“苏式记忆”。

  小小的“苏作馆”,背后藏着苏州人的大梦想。

  回望历史,苏工苏作等江南文化载体曾沿着大运河,一路北上风靡全国,苏帮菜也曾频频登上明清帝王们的紫檀案几。缘于大运河的沟通连接,近500年来,苏州成为江南文化的代表。

  今年初,苏州召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正式发布《“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打造江南文化研究、江南文化遗存保护、江南文化弘扬创新等十大工程,推出66个项目、200余项举措,力争将苏州建设成为古今辉映、特质鲜明、影响卓著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金洁说,这个金秋的系列文化盛会,正是苏州用更富创意的“打开方式”,展现更具江南韵味的新符号与新路径的最新窗口。“从这一窗口眺望,可以看到苏州正在实现从‘探古钩沉’到‘文化自信’的跨越、从‘文化资源’到‘文化高地’的转型、从‘千年古城’到‘创新之城’的蝶变。”

  目前,苏州正重新审视、赋能江南文化。发布《关于落实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扶持政策》,瞄准数字经济创新之域新空间,吸引了一大批国内文化产业先锋实体抢滩苏州展开布局。喜马拉雅长三角区域总部、阿里大文娱苏州中心、腾讯(苏州)数字产业基地等平台加速落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姑苏实验学校、上海音乐学院·长三角数字声音研究院揭牌……今年上半年苏州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364.62亿元,同比增长21.8%。

  从“千年古城”到“创新之城”,从制造业之都到江南文化传承地,如一幅双面绣,苏州正展示着现代气质和传统精神的完美融合。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