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民生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0月22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新职业 新活力 新动力

李心萍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22日   第 19 版)

  金秋十月,又一批应届毕业生踏上求职之旅。富有时代感的新职业,让他们的就业选择更加多样,未来空间更为广阔。人社部的数据显示,未来5年新职业人才需求规模庞大,物联网安装调试员需求近500万、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近150万、农业经理人近150万……新时代,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把自身的能力与社会的细化需求匹配起来,在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新职业打开新赛道,提供了新选择,但要变成康庄大道还有待各方共同努力。要让新职业更好更快发展,需要相关配套政策保驾护航。新职业之所以“新”,不仅仅体现为新技术、新趋势、新需求,也在于其新发于硎、初露锋芒。处于起步阶段的新职业,尤其需要制度来保障发展、需要法律来规避可能出现的误区,更需要人才培养体系与之匹配衔接。

  当前,一批又一批新职业被及时纳入国家职业大典,就是促进新职业健康发展的一种有效尝试。未来,还需要及时出台新职业的从业资格、工作标准、工作条件等相应规范,保证从业者行为的合法合规。更重要的是,面对社会对新职业人才的求贤若渴,需要教育部门和职业院校提供相应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增加人才供给。一方面,要设置新职业相关专业,提高新职业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应引导相关企业参与新职业的发展,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紧密衔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领人才教育体系发展。

  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的新时代,要想在新职业发展中风生水起,劳动者个体的努力必不可少。就像本期记者体验采访的几名从事新职业的年轻人,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断学习新知、不断更新迭代,永远以奋斗者、奔跑者的姿态前行,刻录下自己的时代印记。

  新职业的兴起是新时代活力奔涌、动能澎湃的生动例证。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一个又一个新职业将实现从无到有的生长、从有到好的蝶变,为奋斗者标注美好生活的方向,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