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0月22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西柏坡村

传承红色精神

本报记者 马 晨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22日   第 06 版)

  “90后”的闫文彦是西柏坡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也是西柏坡本村人。大学毕业就来到纪念馆工作,至今已经8年了。

  西柏坡是“进京赶考”的出发地,每天来西柏坡参观学习的游客络绎不绝。

  “我的工作就是将西柏坡精神讲解给每一位观众。”闫文彦说,她从小就在这里长大,得知她当上了纪念馆的讲解员,父亲十分自豪。

  闫文彦的父亲叫闫青海,是西柏坡村的老党员,曾担任西柏坡村党支部副书记。今年76岁的他,有过一段特别的经历。党中央当年在西柏坡办公时,3岁的闫青海得了重病,家里穷,看不起病,父母打算放弃。董必武夫妇发现后,把他送到中共中央机关医院救治。回忆起这段经历,闫青海心中充满感激,“共产党是我的恩人,是咱老百姓的亲人。”

  闫青海在柏坡湖上做起了观光旅游,开了西柏坡村第一家农家乐、第一家大饭店。去年,闫青海开始在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讲党课。闫青海说:“西柏坡的故事很多很多,我要把我知道的历史告诉更多的人。”

  传承红色精神,两代人接续奋斗。正是有了这种家庭氛围,闫文彦在工作中尤其注重如何把讲解内容更好地传递给观众。

  闫文彦在背诵讲解词的基础上,与观众进行沟通、交谈,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通过穿插民谣、快板等形式将红色历史变得更加鲜活。“作为青年人,要把西柏坡精神传承好、发扬好,让更多人了解到西柏坡的红色文化、西柏坡精神,从中汲取营养,更加努力奋斗。”闫文彦告诉记者。

  如今,西柏坡村80多户人家中有50多户从事红色旅游,村集体年收入6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过万元。以西柏坡精神为指引,村民们带着这份红色基因,团结奋进,艰苦奋斗,正创造乡村振兴的美好生活。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