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0月19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展现经典之美,赋能创意产业(新论)

李采姣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19日   第 05 版)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经过岁月洗礼,留存下许多具有唯一性、独特性的经典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价值,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的造型理念等。我国创意产业要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子,有必要充分挖掘经典画作的多维度之美,运用好这一中国独有的文化宝藏,才能以原创性、时尚性和独特性在世界创意潮流中大放异彩。

  展现经典之美,赋能创意产业,要注重原创。原创性是创意产业能否行稳致远的重要因素。如果创意产业只是在重复甚至抄袭国际上过时或正火热的元素,而没有沉入到本民族所特有的历史文化中去挖掘,肯定行而不远。经典画作内含的文化意蕴,能够给设计师带来不同的设计思维,打开想象的广度与深度。好好挖掘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与重构,我们就能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传统底蕴的设计作品,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创意的华美乐章。

  展现经典之美,赋能创意产业,要注重时尚。时尚性不是简单的流行,而是各个文化元素之间的融合与碰撞,具有引领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魅力在国际舞台上也与日俱增,东方元素在时尚设计中运用得越来越多。把握时代审美心理和流行趋势,充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创新,我们就能在世界叫响中国设计,甚至以东方审美引领时尚潮流。

  展现经典之美,赋能创意产业,要注重个性。个性化不是天马行空的另类,也不是故弄玄虚的标新立异,而是在生活化基础上的创意巧思。这个“巧”,是设计师在其作品中独具慧眼与独特个性的综合体现。要想达到这一高度,就离不开设计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经典作品的深刻理解。从历史背景入手,全方位了解古人画作的创作年代、生活习俗、表现手法、审美理念等,然后再对照现代审美、现代潮流,创作出契合当下生活的设计作品,这既是古为今用的推陈出新,又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更是融合中国传统与个人才能的创新性发展。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我国的经典绘画作品中有太多可供挖掘的资源与素材,且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只要创意产业的从业者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将当代生活的风尚和文化传统的血脉融合起来,我们就能创造更多创意丰富、制作考究的精品,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作者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