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0月19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增强内生动力 闯出新致富路

本报记者 程 焕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19日   第 06 版)

  “贵州是遵义会议精神诞生的地方,我们从小听红色故事长大,遵义会议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80多年后的今天,遵义会议精神依然在为我们的工作提供遵循和指导。”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沙子坡镇四坳村党支部书记吴松说。

  四坳村地处印江县西北部,位置偏远、土地贫瘠,人均耕地只有半亩,建档立卡贫困户曾占到全村人口的1/3。

  “村里为了帮助群众脱贫想了很多办法,干部群众也出了不少点子、提出不少建议,大家为到底该发展什么产业犯了难。”吴松说。

  “认真研究村里的实际情况,大家逐渐认识到这里虽说山多地少,难以大规模耕种,但胜在生态环境优越,如果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种养业,或许能蹚出一条增收新路子。”吴松说,经过调查发现,村子周边草资源丰富,十分适合养牛,“干部群众转变思路后发现,原来‘聚宝盆’就在身边”。

  养牛让昔日的贫困村彻底变了模样。村里51岁的王昭权得过小儿麻痹症,落下了终身残疾。可他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我申请了5万元贷款,还获得了5000元养殖补助,扶贫干部帮我建好了牛圈,好政策就是我脱贫最大的底气。”王昭权说,在村里支持下,他还注册成立了村里第一家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一同脱贫致富。2018年,四坳村成为印江县第一批整体脱贫村。

  在沙子坡镇,除了养牛,许多村民还凭借茶产业走上致富路。不少村民将手中的撂荒地流转给茶叶种植大户,每年收取一定租金,同时还可以在茶叶基地务工,获得稳定的工资收入。通过“村集体经济+大户”的模式,这里的茶产业不断获得资金、人力、政策支持,带动了更多村民就业增收。

  “这些年的实践探索让我们大受鼓舞。我们将坚持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不等不靠、实事求是,增强内生动力,闯出新的致富路。”吴松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