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国际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0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加强遗产管理 共创美好未来(国际视点)

本报记者 任 彦 张梦旭 刘玲玲 龚 鸣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18日   第 17 版)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文化和自然瑰宝。遗产管理是推动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世纪古城最大限度维护历史的真实性;国家公园回归以生态为核心的保护理念;港口老城注重历史文化和现代化的平衡……如何实现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多国都在进行探索和尝试,以推动可持续发展。

  尊重历史是古城保护基本理念

  沿着狭窄陡峭的盘旋楼梯拾阶而上,走过366个台阶,到达83米高的布鲁日钟楼观景台。放眼望去,鳞次栉比的古老建筑各具风采,纵横交错的运河穿城而过,历经沧桑的风车随风转动……被誉为“中世纪遗珠”的比利时历史文化名城布鲁日(见图,影像中国),仿佛一座露天历史博物馆在眼前铺展开来。

  布鲁日位于比利时西北部,临近北海,12至15世纪是欧洲著名的港口城市。布鲁日贝居安女修道院、布鲁日钟楼、布鲁日历史中心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布鲁日市政府于1971年成立了由4名文物保护专家组成的“历史古迹和城镇更新部”。这是比利时第一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团队。如今,该部门升级为“遗产保护与管理部”,专家团队成员增至15人,负责评估历史文化遗产,制定保护与管理方案,统筹协调各部门落实。

  布鲁日老城区每年吸引三四百万游客,城市商业化并没有破坏古城风貌。“历史的真实性是我们保护古迹和遗产的基本理念。”布鲁日遗产保护与管理部文物保护专家莱伊·英格丽德告诉本报记者,布鲁日仍然保留着中世纪的街道格局,彼时作为商业运输通道的运河网络保存至今,几百年前的城市轮廓依然清晰可见。英格丽德说,布鲁日的绝大部分历史文化遗产都保持“原地不动”,尽量延续其原本的城市功能,修复时基于原始材料和施工技术,做到“修旧如旧”。比如,在修复布鲁日老市政厅外墙时,修复团队使用了与16世纪建造时相同的颜料。这一修缮工程获得比利时佛兰德文物保护大奖。

  布鲁日总人口近12万,其中约2.5万人居住在古老的市中心。即使在旅游淡季,老城也极富生活气息。漫步其中,购物长廊等新建建筑并不显突兀,而是与周边老建筑融为一体。据介绍,老城区新建筑的设计、高度和材料等必须与环境和谐统一,这是布鲁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又一重要理念。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古老民居由专门文物保护机构出资购买,修缮后再出售给居民,使之免于毁坏并得到再利用,也让老城保留人居活力。

  生态是国家公园最核心价值

  白天自驾车辆在峡谷、瀑布、间歇泉等地质奇观中穿行,傍晚可观赏野牛、野鹿、狼群等野生动物,夜晚还可在指定宿营地露营……来到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游客往往少则待上两三天,多则十天半个月。“黄石兼具自然美景和地质奇观,还能同野生动物‘亲密’接触,这样的旅游体验独一无二。”一位游客说。

  黄石国家公园成立于1872年,位于怀俄明、蒙大拿、爱达荷三州交界处,因其迷人的自然风景和奇特的地质景观受到游客喜爱。1978年,黄石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作为美国最著名的国家公园之一,黄石国家公园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作为世界遗产,公园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黄石国家公园管理局公共事务官员摩根·沃辛告诉记者,上个世纪,采矿、伐木、民宅建筑和新的居民聚集点持续侵犯野生动物栖息地,被非法引入湖泊的鲑鱼威胁到黄石原有的生态系统,旅游业快速发展也对野生动物保护造成了消极影响。1995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黄石国家公园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从此,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开始正视生态保护问题。”沃辛介绍,1996年,联邦政府收购计划采矿的私人土地,美国跨部门建立起野牛管理计划,公园更换燃料储存系统,使其不再污染当地水源……在一系列努力下,2003年,黄石国家公园从《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上被有条件除名。

  “这次波折让公园管理方深刻认识到,黄石国家公园最核心的价值是生态,保护生态和追求经济效益是统一的。”沃辛说,目前,公园依旧面临景点交通拥堵和动植物栖息地破坏等问题,管理方正采取针对性措施。比如,在旺季和热门景点试行游客预约制度,逐步推出景区公共交通服务、试运营无人驾驶电动汽车等,管理方还与新能源企业合作,在公园内建设太阳能发电项目和电动汽车充电站。“我们正与其他联邦机构合作,研究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对公园内脆弱植被和野生动物的影响,希望保护好这片温带生态系统。”

  老城更新与保护并行不悖

  作为葡萄酒之都,法国波尔多享誉世界。这里也是法国艺术与历史之城。庄重典雅的波尔多大剧院、气势恢弘的证券交易所广场、梦幻般的水镜广场……18世纪初期以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为这座城市留下众多极具历史和美学价值的建筑。

  加龙河流经波尔多,形成一段港湾,弯曲如同新月,波尔多也被称为“月亮港”。左岸老城区及右岸沿河地带是波尔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最为集中的区域。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波尔多—月亮港”的名义将波尔多老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面对城市的现代化发展需求,波尔多采取措施,在保护古城面貌的同时,让历史和文化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

  在证券交易所广场一侧,波尔多世界遗产展示中心用详尽的图文和视频向人们展示着城市的变迁。波尔多市政府文化事务组成员洛尔·瓦莱特向记者介绍,波尔多老城保护和改造首先要依据国家层面的法律和政策,如《历史古迹法》《马尔罗法》等,尽可能维持原有建筑群及主要空间结构,严格控制新建建筑的数量和外观等。另一方面,要让老城更加宜居宜业。上世纪70年代,波尔多市开始旧城保护和升级,其中一项重要的工程是,将不再适用现代船只的波尔多老港迁至下游,沿岸改为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不定期举办各类展览,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1990年,波尔多市着手对老城民居进行摸底。时任市长雅克·沙邦—戴尔马挨家挨户同市民交流,询问对房屋改造的意见和建议。2003年,针对居民楼外墙、屋顶、门窗等住房改造工程启动,每位居民都成为这一过程的参与者。瓦莱特说:“我们的目标是保护老城整体性,同时也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便利和舒适性。这是一个包容开放、多方参与的过程,需要社区居民都参与到城市保护和更新中来。”

  在瓦莱特看来,波尔多通过“更新旧城”实现了城市的“新陈代谢”,对老城的保护则提升了城市现代化和文化优势。她说:“我们努力保护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正成为波尔多最宝贵的财富,是这个城市的魅力所在。”

  (本报布鲁塞尔、华盛顿、波尔多、北京10月17日电)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