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0月14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陕西细化措施建立工作机制——

迅速反应 调度避险

本报记者 龚仕建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14日   第 04 版)

  今年以来,陕西平均降水量904.5毫米,较常年偏多334.2毫米;黄河、渭河先后3次出现编号洪水。对此,陕西省建立了防灾避险转移工作机制,省防总先后启动4次防汛应急响应,市县乡级共启动931次防汛应急响应;对各市县实行常态化调度机制,督导强雨区严格落实暴雨洪水防范措施。

  连日来,陕西多地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汛期巡查频次,集中力量开展“拉网式”排查,并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强化监测预警,及时转移群众,确保突发险情早发现早处置。

  “大家小心路滑,带好随身物品。”10月初,受强降雨影响,渭南市大荔县汉山街道汉坪村794名受灾群众被安排转移。当地干部帮助村民收拾行李,安排车辆,将群众有序安排到邻近相对安全宽敞的白家湾村。

  “按照要求,我们把涉险群众统一安置到村上集中安置点,安排专人做饭,保障大家的生活需求。”白家湾村支书曾荣说。同时,心理专家会及时同受灾转移群众沟通交流,帮助缓解群众焦虑。村上还联系电影队来播放电影,丰富撤离安置群众生活。

  在大荔县朝邑镇广济村村史馆集中安置点,赵渡镇的十几名村民正在休息、聊天、下象棋。安置点门口的广场上,广济村有10多名村民自发前来给安置点的群众做饭。

  10月9日8时左右,由于洛河下游长时间高水位运行,大荔县赵渡镇乐合村朝邑生产围堤发生漫堤。截至10月12日,当地紧急撤离安置25126人。大荔县建立了撤离安置群众县级部门包联安置点机制,集中提供医疗卫生、餐饮等保障服务。

  汛情发生以来,陕西各地的万余名党员干部奋战在救灾一线。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实际行动筑起堤坝,最大程度减少各种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截至10月5日8时,汉中市共撤离8911户21062人,关闭山岳型和涉水景区26处。汉中市紧盯山边、水边、坝边、易发生危险的自然灾害点边的涉险群众,提出发布暴雨预警后“快撤、立即撤、应撤尽撤”的撤离避险要求。

  安康市各县(市、区)、各行业部门坚持一手抓抗洪救灾,一手抓灾后重建,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目前,安康市抢收受灾农作物8.71万亩,完成干线公路灾后重建投资1646万元。

  对于按照避险指令转移的群众,陕西省要求参照自然灾害受灾群众发放补助,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各地根据实际受灾和困难程度,确定补助对象和补助标准,发放一次性补助或过渡性生活救助,确保受灾安置群众有安全住所、有饭吃、有衣物、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医治的“五有”要求。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