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党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打洛村拆墙记

本报记者 徐元锋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12日   第 19 版)

  金秋时节,走进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打洛村,宛如进了大果园、大花园,满目绿水青山,鲜花盛开。打洛村靠近边境,是傣族、布朗族、哈尼族混居地。从龙利小组到曼蚌小组,但见房舍俨然,流水潺潺。传统的傣族干栏式建筑最通透,龙利小组党支部书记玉儿囡说:“下雨时一家家廊檐下穿过去,淋不着。”

  半年前村里还是另一番模样——家家户户院墙高耸,彩钢瓦遮得严严实实,大白天推开门,院里都是黑洞洞的。玉儿囡说,各家“小天地”里脏兮兮乱麻麻,反正整洁与否外面也看不见。其实傣寨传统没有院墙,顶多扎个竹篱笆,防牲畜毁坏花草瓜菜。后来村民有钱了,一家看一家,院墙不知不觉越建越高。

  今年1月,州委组织部工作专班进驻打洛村,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拆围墙和彩钢瓦成了群众议论的焦点。这个说“没了围墙丢了东西谁负责”?那个讲“一来一去都是钱,政府补那点不够啊”!

  工作如何突破?还得党员干部带头!玉儿囡带头拆了自家围墙和彩钢瓦,曼蚌小组的老党员也跟着干。村干部还带着村民到外面参观,有人去了勐腊县勐仑镇的城子村。当年城子村工作也推不动,后来4名党员、4名小组长和4名妇女带头,群众才跟着一起干起来。勐海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工作专班成员陈鹏说:“抓工作要典型带动,还要其他村寨一起联动,一对比动力就来了。”果不其然,一个月,曼蚌和龙利都拆得清爽了。

  村寨里不见了围墙和彩钢瓦,硬化、美化也跟上了,垃圾清运系统建起来,一眼望去,赏心悦目。玉儿囡说:“老寨子的格局又回来了,不压抑不憋闷,村民们说喘气都好喘了。”在打洛村几个小组转转,一条边疆党建长廊的美丽环线呼之欲出。

  不只是样子好看,在党员干部带领下,打洛村“一村一品”的水果产业红红火火,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村庄环境整治后,工作专班组织了烹饪、缝纫、旅游接待等培训,提升村民能力素质,这回没费什么劲,村干部的话村民更愿听了。

  拆墙激活了乡村治理,“边民富、边疆稳”的底子更牢靠。一年来,西双版纳全面推进抓党建促强边固防、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怎么促的?州委组织部部长雷洋说:“打洛村就是只鲜活的‘麻雀’啊!”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