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这项成果是由一支平均年龄30周岁的优秀科学家团队完成的。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围绕实现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建设目标,深挖人才潜力,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创新生态,各类创新人才创新活力迸发,重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紧密结合科研实践,建立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中国科学院立足科研实践是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根本途径,通过承担和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成功锻造出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在科研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振荡实验团队、铁基高温超导体研究团队等,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科技成果。
围绕学科领域布局和高水平团队建设,加强原始创新人才和青年人才培养。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的资助力度,把优秀青年人才放到重大科技攻坚中、重要岗位上去历练,健全与青年人才岗位、能力、贡献相适应的激励机制,构建完备的人才梯次结构。着力构建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培养并向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遵循科技创新规律,不拘一格发现使用人才。突出事业需求,凝聚“高精尖缺”人才。坚持开放创新,加强人才引进的规划和系统布局,面向全球引进和使用各类人才资源,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科技强国建设的伟大奋斗中来。
突出精准施策,健全分类支持体系。遵循科技自身发展规律,改进科研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方式,促进各类人才发展与创新链紧密融合。
突出目标导向,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不断改进完善科研院所和高校人才考核评价制度,以创新能力、质量等为重点,建立符合科研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和体现人才价值的评价体系。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局长孙晓明表示:“中国科学院将积极探索和创新管理制度,聚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强化服务支撑保障,为科研人员潜心攻关营造良好创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