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9月30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陈维亚——

艺术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

芮淑敏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30日   第 20 版)

  图为陈维亚作为总导演执导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

  激情澎湃的情景史诗、热烈绽放的绚烂焰火、精彩纷呈的歌舞表演,组成了恢宏壮美的视听盛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隆重上演,人们再次将目光聚集到这台演出的总导演陈维亚身上。看到陈维亚的导演艺术水平不断达到新高度,不由想起他早年和同事们自编自演的处女作——舞蹈《矿工与阳光》。

  这部舞蹈作品艺术化表现了矿工生活、塑造了矿工形象,在当时的华东六省一市舞蹈比赛上,《矿工与阳光》获一等奖。反映矿工生活的舞蹈作品并不少见,为何5人男子群舞《矿工与阳光》让观众眼睛一亮?“阳光”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首诗——《我是矿工,我歌唱阳光》。滚烫的诗句激发出不可遏制的创作热情,诗的语言在年轻导演陈维亚脑海中化成舞蹈语汇,一个时代特色鲜明、生活气息浓郁的矿工舞蹈呈现在观众面前。5个舞蹈演员,头戴装有矿灯的安全帽,身穿黑色连体工装。两段式的舞蹈结构,既表现煤矿工人在地心深处开采光明的劳动状态,又展现他们升到地面沐浴阳光的欢畅心情。定音鼓激越的敲击声,仿佛让人们感受到了掌子面上滚动着的阵雷和汹涌着的激流。舞蹈后半段,歌声加入进来,又将矿工沐浴在阳光下的幸福感表现得淋漓酣畅。当阳光下的矿工把红色的安全帽从头上摘下,往腰间一挂,以此当作淮北民间流行的挎鼓欢快地舞蹈。该剧结尾,导演并没有停留在幸福与欢畅的感情层面。观众又听见了下井的汽笛声,年轻的矿工们重新戴上红色安全帽,迈着沉稳的步伐,重新走向地心深处的工作阵地,去为更多人“创造阳光”……

  陈维亚曾说:“今天回过头看,《矿工与阳光》这个作品还是显得单薄幼稚的。”但是,这个舞蹈作品仍有值得回味之处。同时,我们可从中看出陈维亚导演一以贯之的艺术理念。

  一是舞蹈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舞蹈创作同其他艺术一样,要不断从小说、诗歌、散文中汲取营养,获得艺术启迪。《我是矿工,我歌唱阳光》这首将近100句的诗歌,从矿工题材的开拓、矿工精神的发掘、矿工形象的塑造方面,以及作品意境方面,给了陈维亚创作灵感和启示。陈维亚在舞蹈和文学中架起桥梁,在日后的艺术创作中始终与文学结缘。

  二是现实生活与舞蹈艺术的深度融合。陈维亚曾在矿区生活14年,在淮北煤矿的不少角落都留下了深深的足印。他同淮北大地上的煤矿工人们建立了真挚深厚的感情,从而在早期的舞蹈创作中,比较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从生活到艺术的审美转化。

  在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的创作过程中,导演陈维亚曾感慨:“我们本着‘语不惊人誓不休’的艺术创作态度,和全体演职人员经过了不计其数的调整修改!”正是因着这份不懈奋斗、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陈维亚至今创编了《木兰归》《秦俑魂》等舞蹈作品150余部,创编与导演《大梦敦煌》《碧海丝路》《图兰朵》等舞剧(歌剧)作品10多部,执导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南京青奥会、全运会、世博会等大型活动的开闭幕式文艺表演。

  从火热生活中寻找灵感、永葆艺术创造活力、“没有止境、永远向前”,是陈维亚对艺术不变的理解和追求。从江淮大地走进首都北京,从单个舞蹈到广场大型文艺演出,这么多年来,导演陈维亚艺术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