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9月30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宣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生态环境系统党员代表分享体会——

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贡献(权威发布)

本报记者 寇江泽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30日   第 04 版)

  9月29日,中宣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生态环境系统党员代表围绕“践行两山理论 建设美丽中国”主题,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近年来,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逐步转向精细化。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主任李云婷参与的高密度监测网络项目,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

  “我们部署了1000多个小型传感器,覆盖全市300多个街道(乡镇),提供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可以精确到公里级别。我们把这些数据跟气象、地理信息、污染源等相结合,建立了一套从污染结果追溯到污染成因的溯源体系。”李云婷说,“很多一线环保工作者,为了空气质量的改善,日夜奋战在治污减排、监测执法的第一线。这些年,空气质量越来越好,优良天数屡创新高,我感到非常欣慰和满足。”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重污染天气应对处处长张昊龙,2005年开始从事生态环境工作,是一名年轻的环保“老兵”。“这些年,我们建立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管理制度,并且提出了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思路,有力推动了治污减排,同时鼓励了先进企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张昊龙表示,每一个从事生态环境工作的共产党员,都应该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工作20年来,生态环境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二级巡视员、应急准备处处长刘相梅有近一半的时间出差在外。“环境应急工作,具有时空不确定性、行动紧迫性和条件有限性的特点。连夜赶路、爬山过河、顶风冒雪,哪里有需要我们就会在哪里。”刘相梅说,“现在,我们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强调污染的末端治理,到现在系统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绿色发展理念正在各领域、各环节深入推进落实。”

  浙江嘉兴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姚伟平带领团队在“数字环保”改革上大胆探索,完成多个试点项目,建成了“智慧环保”、空气质量网格监控平台等一体化的“数字环保”监管系统。

  “现在,桐乡环境监管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从过去的‘人工管’到现在的‘数字管’,我们的‘数字环保’监管系统已经成为全市环境决策部署的超级大脑。”姚伟平说,下一步,还将对系统进行迭代升级,进一步提升数字化的改革成果和监管效率。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党支部书记伍华,在18年的工作生涯中,始终坚守在环境执法一线。

  伍华说,作为一名环境执法人,守护良好生态环境是自己的分内职责,自己将继续坚守,为美丽中国守护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5位代表表示,人民群众期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大家会继续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贡献。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