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9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青青菜园 劳动很甜(解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山西长治西庄小学搭建实践基地,引导学生掌握生活技能

本报记者 付明丽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27日   第 15 版)

  西庄小学劳动教育学农实践基地,学生们正在搬运收获的土豆。
  向 峥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在实践基地体验挖土豆、与家长一起参加亲子采摘、参与家庭日常劳动……山西省长治市西庄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搭建学农实践基地,拓展劳动课程。学生们在课堂内外的劳动教育中掌握技能、养成习惯、磨炼意志,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上午9点半,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西庄小学五年级的200多名学生,已经在学校北门外的劳动教育学农实践基地排好了队。

  “各班进入自己的试验田,开始挖土豆。”校长毕锦杰话音刚落,学生们便钻进了田里。割藤蔓、挖土豆、擦泥、记录数量……大家埋头干活儿,鞋上沾了泥也顾不上擦。一个小时的工夫,学生们已经装了20多箱土豆。

  课  堂

  “为什么黄瓜是绿的却叫黄瓜?”

  一块块小菜地划分整齐,栽种着大白菜、白萝卜……阳光洒下来,一派色彩斑斓的景象。站在实践基地里,毕锦杰很感慨,“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空地,全校师生一起种了2000棵苹果树,田间小路一条条修起来,才有了这片美丽的试验田。”

  西庄小学位于上党区西申家庄村,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有1500多名学生。在教学中,毕锦杰发现许多学生缺乏劳动教育和锻炼机会,他萌生了建设实践基地的想法。

  这得到了西申家庄村村支书秦向阳的支持。“尽管在农村生活,但是很多学生都不知道粮食是怎么种的。”秦向阳说。

  2018年4月,西申家庄村专门划出60余亩村民流转土地支持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村集体出资金,建起的实践基地以苹果树种植为主,间作蔬菜和花卉。

  “为什么黄瓜是绿的却叫黄瓜?”“为什么有的菜要搭架子,有的不用?”……在实践基地学习劳动知识时,学生们总能蹦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西庄小学聘请了4名农民作为劳动实践课的指导老师,让学生更好掌握劳动技能。

  每年收获季,西庄小学都会组织亲子采摘活动。去年,学校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挖红薯,成了很多学生心中“最喜欢的劳动课”。学生孙绍轩在日记里写道:“挖红薯带给我们收获的快乐,也激发我们探索自然的热情。”

  通过劳动课,学生们在春播夏长、秋收冬藏中体验播种的快乐、养护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先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他们才能更懂得劳动的意义。”毕锦杰说。

  感  受

  “通过拔草我知道了不管什么劳动都是伟大的”

  平日里,学校开展最多的学农劳动是拔草。在学生眼里,拔草也十分有趣。

  “刚开始的时候,分不清草和红薯苗,结果把红薯苗都拔了。”想起初上拔草课的情形,五年级(1)班的孙珏伦和同学大笑,“有时候草长得太深,用力拔起会一下坐到地上。”

  劳动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乐趣,还让他们开始理解劳动的意义。在劳动实践课记录本上,学生们写下心得——

  “实践基地里种着很多蔬菜,必须把草全都拔掉,蔬菜才能快快长大。”“通过拔草我知道了不管什么劳动都是伟大的,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我以后再也不剩饭了。”“不劳动就不会得到成果,在我心中,勤劳永远是甜的。”……

  “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磨炼意志,还学会了珍惜劳动成果。”毕锦杰说。如今,学校每个班级每周都会上劳动课,学校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编制了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同时将每年的第一周确定为劳动宣传周。

  “低年级学生以习得日常生活能力、学习劳动知识为主,进行简单体力劳动。高年级学生在此基础上,还会学习使用劳动工具。”毕锦杰介绍,“劳动课重在体验,为了鼓励学生,学校每年会评选劳动小能手。”

  习  惯

  “有了劳动,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中午12点,下课铃声响起。五年级(1)班的6名值日生系上围裙、戴上帽子、穿上袖套,成为当日分餐员。西庄小学从2018年开始实行分餐制,让学生在日常体验中培养生活技能和劳动习惯。教室就是餐厅,洗碗池、消毒柜一应俱全。

  “刚开始碗总洗不干净,第二天打饭的时候碗上还粘着昨天的饭粒。”贾诗雅是当天的值日生,对这项工作她已经颇有经验,“一开始不知道同学们的饭量,现在心里有数了,饭量大的就多打一点、小的就少打一点,不会浪费。”

  除了分餐制,西庄小学还会聘请专职教官对新生进行3天的安全自护专业训练,生活老师会培养孩子们叠被子、洗袜子等基本生活技能。

  学校还组织开展家庭劳动教育。“一开始有的家长配合得比较敷衍,反馈的照片里,学生连扫帚都拿反了,一看就是摆拍。”五年级(1)班班主任崔芳洁说:“后来学生养成了劳动习惯,在家自觉扫地、拖地,家长也常常主动拍视频分享。”

  日复一日,劳动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校园里,孩子们相互分享着自己的劳动故事:“我喜欢拖地,沙发底下是最难拖的,我就用玻璃刮伸进去刮一刮。”“看奶奶做手擀面很简单,但是我做的时候面团总粘在面板上,后来多撒点干面粉就好了。”“我学会了缝衣服,布娃娃的衣服要是再破了,我自己就能缝好。”……

  孩子们在劳动中一点一滴探索着生活,一名学生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有了劳动,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