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广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9月24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把“科创+产业”路子走宽走实

重庆涪陵高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24日   第 08 版)

  近年来,重庆涪陵高新区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为己任,紧扣“生命健康产业高地、绿色智慧科创新区”总体定位,把“科创+产业”路子走宽走实,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曾经的水磨滩水库,现在是慧谷湖科创小镇所在地。以此为圆心的周边区域,将打造成为涪陵高新区的“城市之肺”。
  此外,通过创新开发模式和完善配套服务,慧谷湖科创小镇将成为各类科创公司和科研院所的集聚之地,以及市民科技体验和休闲旅游之地。
  2020年,涪陵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69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354.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0.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52.8亿元、工业综合增加值率达29.2%。涪陵高新区已然成为立足涪陵、带动“两群”、辐射川渝湘黔鄂等更大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 推动高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涪陵高新区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蕴藏着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密码”——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发展。
  目前,涪陵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8家,市级科技型企业468家,拥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74个,其中国家级科研机构1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新型研发机构12个,为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扎根、创新智造提供了优质土壤。
  经过十多年发展,涪陵高新区成为三峡库区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创新能力最强的园区之一,是渝东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展现出高新产业集聚、科教资源富集、创新创业活跃、发展势头强劲的崭新面貌。
  生命健康产业聚焦中医药、生物制药、医药包材、绿色食品四大细分领域,集聚大中小企业73家、研发机构25个,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包括以太极集团、葵花药业等为代表的中医药产业集群,以华兰生物、喜璇生物为主的生物制药企业,以三海兰陵、首键医药为代表的药用包材企业和以榨菜集团、娃哈哈、道道全等为主的新型食品加工企业。
  培育形成汽车制造、船舶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四大优势领域。形成以华晨鑫源、盛时达为代表,30余家企业组成的汽车产业集群;依托川东船舶重工公司,涪陵高新区成为西部目前唯一的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华晨鑫源、盛时达等整车制造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相继上线生产;依托涪陵页岩气资源,引进国家级页岩气研发中心,为集聚上下游企业打下基础。
  电子信息产业步入快车道。华通电脑的高密度(HDI)电路板市场占有率居世界第六,手机PCB板全球市场占有率超12%;科宝电缆拥有先进的三层共挤交联生产线,特发信息光缆能实现全系列特种光缆生产;伍尔特是世界最大的紧固件供应商之一,仓兴达无人机电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涪陵高新区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业态布局。华为涪陵云计算数据中心是重庆市云计算网络目前唯一节点,正在构建辐射大西南的云服务承载中心;特斯联结合AI CITY应用生态,建立数字化城市智能体,助力涪陵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区块链新技术联动一二三产发展,成立重庆市第一家国有控股区块链研究院,开发涪陵特色农产品溯源系统。此外,涪陵高新区引进一批引领型科创项目,与国仪量子、涪陵页岩气投资共建页岩气智能钻探和量子传感工程研究中心等。
  涪陵高新区加快打造科创CBD、长江软件园、长江生命科技城,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芯片研发、BIM建筑科技、新能源研发利用等产业,为下一步把科创CBD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融合创新示范高地打下坚实基础。
  人才保障进一步释放科创活力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2020年,涪陵高新区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4.6%,有效期内授权发明专利565件,企业每100亿元营业收入所含有效发明专利44件,主导和参与制定标准27项,产业创新能力、创新创业活力明显提升。
  大力挖掘本地院校创新能力。支持长江师范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设立智能制造、生物工程等与涪陵高新区产业发展相关的重点专业。依托长江师范学院博士教师资源,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工作,引进北京交通大学技术人才团队与长江师范学院合作建立长江师范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先进电能变换、等离子体、材料科学、物联网与大数据、光电子5大研究所,服务涪陵高新区企业技术创新。
  联合多方打造高质量产业创新平台。引进BIM及智能管控研究所,推进建筑产业化项目管理、预制构件生产信息系统等平台。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53家高校院所建立深度产学研合作关系,吸引中科院系统技术、成果、人才落户涪陵。太极医药研究院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大学等人才团队,组建重庆中医药产业创新研发平台,引领现代中医药种植、研发、临床试验、制造、服务、物流等全产业链创新升级。华晨鑫源、万达薄板与长江师范学院、中涪科瑞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主体共同搭建战略合作平台,开展校企协同创新、科研项目协同攻关等合作。
  更开放的政策、更有效的措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各领域、各类别的创新创业团队落户涪陵高新区,包括互爱科技、创业黑马等一批科创企业,使涪陵高新区的科技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推动涪陵高新区人才高地建设。
  努力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高地、绿色智慧科创新区
  科技创新是涪陵高新区永葆发展活力的不竭源泉,其背后是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未来,涪陵高新区将继续按照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产业特色和区位优势,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命健康产业高地、绿色智慧科创新区,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产城融合发展试验区、区域协同创新样板区和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力争到2025年,涪陵高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命健康、装备制造等产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新动能培育取得重大突破,智慧城市和生态园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力争到2035年,涪陵高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实现飞跃,基本建成全国知名的“生命健康产业高地、绿色智慧科创新区”,成为引领全市、辐射成渝的产业创新中心。
  数据来源:重庆涪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