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9月23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申纪兰——

对党忠诚 执着为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本报记者 乔 栋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23日   第 05 版)

  申纪兰(中)在考察大棚项目。
  资料图片

  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秋日午后蝉鸣依旧。国道旁的那块梯田地里,玉米又到了收获的季节。这一次,前来收获的不再是主人“申大姐”,她的外孙和村民接过了接力棒。

  推动“男女同工同酬”,争取妇女权益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嫁到西沟村后,她积极参加劳动。上世纪50年代,村里男女参加农社活动,申纪兰担任农社副社长。当时女劳力挣的工分是“老五分”,而男劳力能挣十分。她不服输,提出进行劳动比赛,男女同工同酬,男劳力“踩犁”“匀粪”,她也行,而且干得比男劳力还好。她的故事被报道出来,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申纪兰也成为争取妇女权益的“先锋”“劳模”,并连续十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不服输”“倔强”是申纪兰鲜明的性格标签。见过她的人,都对她的那双大手印象深刻。在她89岁高龄的时候,记者去采访申纪兰,她一把握住记者的手,提出要和记者掰手腕。那年秋天,她还能自己下地干活,村干部考虑她年事已高,提出帮她代收玉米,被她严词拒绝。

  党和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永远排在前面

  在申纪兰的心中,党和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永远排在自己前面。90年代,申纪兰带着村民搞集体经济,她带着村委班子成员一大早坐上班车,跑到临汾去考察。几个人看了一天,舍不得在外面吃一碗面。她说:“出来都是花大队的钱,这是集体的利益,我们舍不得花。”直到晚上,饥肠辘辘的他们回村之后才吃上饭。

  艰苦朴素伴随着申纪兰终身。西沟村的妇女主任曾经和申纪兰一起出去开会,会议主办方为她安排了单间。但申纪兰坚持要住双人间,“你们办会也不容易,我一个人睡不了那么大的床。”她身边的工作人员张娟一直陪着她,也向记者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申主任每次出去开会,第二天都早早地起来,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说不要给酒店增加负担。”

  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

  在全国人大代表任上,申纪兰一直兢兢业业。“我是农民出身,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引黄入晋、太旧高速、山西老工业基地改造、长治到北京的列车、飞机场的建设、太焦高铁等都是在她联合其他人大代表提议下而实现的。这些年,申纪兰提交的议案建议有上百个。

  当年,“石头山石头沟,谁干都发愁”,她没有退缩,领着大伙硬是把石山变绿;后来,她领着大伙搞集体经济,先后引入并发展铝厂、核桃露企业等。最近几年,铝合金厂环保压力大,她带领村民转型发展,“跟着党的政策走。该关停的,坚决关停!”在她带动下,西沟村完成了“赛道转移”,红色旅游产业和大棚产业等加快发展。

  在群众心中,申纪兰永远是那个好大姐。“村里谁家有个大病小痛的,申大姐知道了总会去帮忙联系医院。”老支书王根考记得,他之前要做手术,是申纪兰去医院探望的他。后来申纪兰最后一次住院,王根考和村支书郭雪岗去看望她,申纪兰在病床上详细问询村里的情况,对他们反复说:“要记住勤俭节约。能省一分是一分,攒多了就好办事!”

  2020年6月28日凌晨,申纪兰在山西长治逝世,享年91岁。如今,西沟村三楼那把磨破的皮椅子,向一拨拨来客无声诉说着“申大姐”的故事。申纪兰对党忠诚、执着为民、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精神,将永远回荡在太行山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