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社会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9月22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减轻经济负担、提供多种便利,各地为生活困难群体解难题——

日子一天天更好起来(关注城市困难群体)

本报记者 祝佳祺 邵玉姿 刘新吾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22日   第 12 版)

  核心阅读

  对生活存在困难的城市居民,各地采取了多项举措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发放低保金、医疗救助金、物价补贴,减轻低保户的经济压力;推行长期护理保险,让重病患者能以较低价格享受到专业的护理服务;落实资助政策,提供助学贷款、助学金,不让家庭困难学生失学。

  

  低保户——

  多种补贴兜好底

  免费服务进家门

  走进陶月芬的家,陈旧的家具,老旧的家电,两个房间,一个住着半失能的婆婆,一个放上下铺住着陶月芬和她的女儿。由于堆放了太多物品,原本就不宽敞的屋子显得更拥挤了。

  陶月芬的家位于广西南宁西乡塘区南罐社区。社区共有3780户住户,其中87户是低保户,陶月芬一家也是其中之一。

  2014年,陶月芬的丈夫因病去世,家中收入锐减。2019年,婆婆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医疗开销让本不富裕的家庭几乎掏空了积蓄,“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压力很大,晚上光躺着,就是睡不着。”

  为照顾婆婆,陶月芬辞去了稳定的工作,趁照料老人的间隙做小时工。“最忙的时候一天要打好几份工。”回想起来,陶月芬眼泛泪光,“早上6点起床给孩子做饭,送孩子上学以后就去打零工,有时候要忙到半夜12点才能回来”。

  同住一栋楼的楼栋长了解到陶月芬家的状况后,领着她到社区办事处申请低保。“过了十来天,我接到电话说低保办下来了,一个月的低保金马上就到账了。”陶月芬说。除低保金外,婆婆每月能领医疗救助金,民政部门还为低保户办理了物价补贴。截至今年5月,陶月芬一家收到物价补贴2265元。电力、自来水公司基于低保户名单,每月免去一定额度的电费和水费。陶月芬说,“一年能省不少呢!”

  除了物质帮扶,其他方面的扶困工作也跟上来了。“志愿者给婆婆做过很多次上门按摩了,效果挺好!”当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为低保家庭老人提供每月4小时的生活照料、康复保健等免费服务;妇联为低保家庭妇女提供免费的两癌筛查,陶月芬抽时间去做了检查,“做了心里踏实一点!”

  “过节社区来家里慰问,送来慰问金、米面油和孩子的零食。”陶月芬说,社区氛围很好,这些温暖给家里带来了许多慰藉,“今年儿童节,还有志愿者来家里给孩子送学习用品,孩子开心得很。”

  如今,人人都说陶月芬脸上的笑容变多了。“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女儿成才。我常鼓励她好好学习,以后的日子总会慢慢好起来。”陶月芬说。

  重病患者——

  参加长期护理险

  专人照料减负担

  梳理头发、清洗面部、按摩身体……上午10点,家住河北邢台襄都区尚泉城小区的赵红为母亲刘玉秋预约的两个护理员便准时上了门。

  “今天咱们得帮阿姨换下胃管,然后做个检查。”随护理员一同来的还有巡诊医生武俊萍。测量血压、监测心电、更换胃管、询问家属情况……每一项武俊萍都仔仔细细。“咱们还是得多加护理,注意别让老人长褥疮了。”离开前,武俊萍不忘多叮嘱几句。

  去年初,84岁的刘玉秋突发脑梗住进了医院。住院近一个月,因为无法正常吞咽,医院给刘玉秋插上了胃管用于日常进食。“住院期间有医生每天悉心照看治疗,出院后医保又直接结算了大部分费用,这些都没怎么让我费心。”但让赵红犯愁的是出院后母亲的看护问题:由于患病,母亲不能自主活动,主治医生一再交代要静养少动,多加护理。

  可应该怎么护理,赵红也不太清楚。回到家,赵红和哥哥赵兵只能硬着头皮上阵,轮流看护。“我们只能给洗洗脸、擦擦背,不敢随便按摩,怕掌握不好力度适得其反。”最难的还数更换胃管。兄妹俩都不专业,只能定期背着母亲去附近的医院进行更换。可这样一来,家人劳心费力不说,上下楼梯的颠簸和路途上的奔波也把需要静养的母亲折腾得够呛。这可急坏了赵红,怎么办?

  有一次,赵红的爱人出门散步,偶然间在社区公告栏看到了全市推广长期护理保险的信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赵红拨通了咨询电话。没过几天,医保定点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便上了门。经过采集信息、录入登记、情况鉴定、公示等流程后,刘玉秋便可以享受到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护理服务。“没想到会这么快,”赵红说,公示期结束后的第二天,专业的护理人员便上门服务了。“一个月有10次护理和1次巡诊,这真的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

  为解决失能人员的长期护理保障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2019年3月起,邢台市面向全市居民推行长期护理保险。“我们与全市135家定点服务机构达成了合作,由定点服务机构派出专业的护理人员为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提供及时、专业的护理服务。居家护理所产生的费用个人仅需承担15%,剩下的85%由长期护理保险报销。”邢台市卫健委工作人员费立华介绍,截至目前,邢台市已实现全市参保人员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

  得益于近一年的居家护理服务,刘玉秋的状态比出院那会儿好了很多,以前日渐蜷缩僵硬的四肢也慢慢舒展开来。“长期护理险不仅改善了母亲的状态,还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赵红说。

  家庭困难学生——

  帮扶政策伸援手

  助力实现大学梦

  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吉林大学大一学生谭静仪身上,她正在伏案学习。

  可在一年多以前,谭静仪的生活却不是这般平静美好。谭静仪是重庆忠县忠州街道白桥溪社区居民,去年1月,她的妹妹患上了疑难病,昏迷不醒。为了给妹妹治病,家里总共花费20多万元,日子一下子变得十分困难,谭静仪连买一件衣服都得反复掂量。

  父亲在家照顾妹妹,全家仅靠母亲每月不到3000元的收入生活,经常入不敷出,还得到处找亲戚朋友借钱。

  去年高考,谭静仪以优秀的成绩考上吉林大学,可她却高兴不起来。看着父亲一下子老了很多,多了不少白发,她想放弃上大学的机会,给家里省点钱,“妹妹治病要花很多钱,家里这么困难,我不想让爸爸妈妈那么累,想出去打工挣钱,减轻他们的负担。”谭静仪说。

  “静仪,妹妹病了,但你也有自己的人生。你好不容易才考上大学,不能就这样放弃。爸爸妈妈会想办法,政府也会帮助我们的。”妈妈安慰她。

  了解到谭静仪家里的情况后,当地党委政府及时提供援助。谭静仪妹妹生病后,除了医保报销,当地还给予民政医疗救助、民政临时救助、“民政惠民济困保”等多项帮助。此外,全家4人享受低保政策,每月共有2680元。

  为支持谭静仪读大学,当地“圆梦助学”行动资助5000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8000元。大学期间,学校每年都会给她发放助学金4000多元。谭静仪自己也很努力,最近找了一份兼职,每月能有500元收入。

  “对我们来说,好政策就像是冬天里的暖阳。正是有了这些帮助,我才有机会读大学。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谭静仪对未来重新燃起了希望。

  “不能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重庆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市教委在落实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一些地方资助政策,实现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学段全覆盖,涵盖特困救助、城乡低保、残疾困难学生等各类群体,资助项目丰富,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减免学费、助学贷款等各类项目。2020年,全市资助各类学生656.92万人次,落实各类资助资金66.1亿元。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