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9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优化产品供给 健全治理体系

文明乡风劲吹广袤田野(走进乡村看小康)

本报记者 顾仲阳 王 浩 常 钦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20日   第 01 版)

  “最近几个月拿了10颗星,我家也成了星级文明家庭。”四川省青川县青溪镇阴平村村民梁仕伦说,“庭院清扫、垃圾分类……大家干得可带劲了,这是在为文明加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大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全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深入推进乡村善治,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村更加和谐和睦。

  公共文化体系更加健全,农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乡进村,科学保护和利用乡村传统文化,不断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如今的农村,公共文化体系更加健全,有场所、有活动、有队伍,农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补短板,农村文化设施更齐全。

  “自从建好了大讲堂,村里时常组织活动。”在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村民文焕礼经常来到“幸福家园大讲堂”,“能享受啥政策,吃什么更健康,在这里能学到不少知识呢!”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目前全国共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5万个,所有行政村都有了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为乡镇(街道)文化站安排免费开放补助资金58.54亿元,2020年末,全国共有2397个县(市、区)建成图书馆总分馆制,406个公共图书馆组建理事会。

  优供给,高质量文化产品多起来。

  “家门口就能听戏,真过瘾!”台上锣鼓喧天,台下听得入迷,山东省嘉祥县老僧堂镇方官屯村的方振文老大爷说,“送戏下乡,名角进村,好戏连台啊!”嘉祥县开展送戏进乡村活动,举办文艺表演,开展广场舞、书法等培训,让农民在家门口尽享文化盛宴。

  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让欢声笑语不时回荡在广袤乡村。近年来,全国文化系统每年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相关活动约1万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一系列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推进。

  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灵巧的手指穿针引线,五彩丝线交织成栩栩如生的图案。在甘肃省西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绣”出乡亲们的幸福生活。“姐妹们人人都有手艺,我带领大家跑市场、办电商,研发了1000多种刺绣产品,家家户户年收入10多万元。”花兰手工绣艺有限公司负责人包花兰说,“不仅刺绣技艺得到传承推广,大家更是过上了好日子。”

  非物质文化遗产、农耕文化、传统村落,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各地科学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留住美丽乡愁。2012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共认定5批11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十三五”期间,有关部门支持各地设立各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超过2000家,带动数十万人就业增收。

  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乡村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大力弘扬时代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村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

  传承良好家风,好家风带来好民风。

  “婚后要和睦邻里、勤俭持家,好家风才是长久幸福的法宝。”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龙居镇雷家坡村村民张西海在女儿结婚时嘱托道。近年来,雷家坡村开展好家风传承活动,以家风促民风、乡风。

  各地积极挖掘家风家训、弘扬优秀家风,塑造家庭美德,进而带动社会公德建设,提振农民精神劲头。

  推进移风易俗,农村风气焕然一新。

  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曾经困扰了很多村民。“在老党员、老干部的带领下,村里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改变了铺张浪费风气。”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湾沚镇桃园村党委书记梁友文说。

  各地坚持制度创新,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制定村规民约等,推动移风易俗。城乡居民自我约束更加规范,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更加浓厚。

  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推动文明乡村建设。

  “照顾老人是我们后辈的责任。”湖北省广水市长岭镇日光村村民邓心琴在村里获评“好媳妇”称号,她的公公年过八旬,常年卧病在床,4年多来,邓心琴每天精心照顾,洗脸翻身、端水送饭……在长岭镇,通过开展光荣户、好党员、好媳妇评比,让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村民向善向好。

  “有了积分卡,村民人人争做好事。”黑龙江省通河县通河镇桦树村村干部孙红介绍,做好事挣的积分,能到便民食堂、爱心超市兑换日常用品;村里为村民建了信用档案,作为评选优秀村民的依据。“村里的好人好事明显多了,扯闲话、拖后腿的明显少了。”

  各地通过开展先进评比、道德积分等方式,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建设家庭和睦、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

  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文明乡风培育离不开乡村有效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基层党组织强起来,成为村民“主心骨”。

  “村东头的路灯不亮。”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岗上镇杜村“杜村之家”微信群里,村民霍永强发出一条微信。村党支部书记高素娥看到后,立即安排人员修理,“村民有问题可以在群里反映,村干部第一时间处理。”

  召开工作对接会、村民代表座谈会……近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容美镇唐家铺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和精准扶贫工作队顺利完成工作交接。“下一步要继续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打通全部入户道路。”驻村第一书记代俊杰干劲十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选齐配强党支部,提升党组织战斗力。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各地向脱贫村、重点村继续派驻乡村振兴工作队,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充分发挥群众主动性。

  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良盈社区村民张如学说,村民自己推选了矛盾纠纷调解员、安全生产监管员、乡风文明宣传员、路长、巷长、院长,遇到事情大家集体商议。

  各地依托议事会、理事会、听证会等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议事协商活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农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进一步拓宽。

  建设平安乡村,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平安大姐”工作室里,胡艳杰又帮助商户成功调解了一起经济纠纷。织里镇流动人员多,当地鼓励社会团体参与社会治理,30多名做童装生意的市场主体自发成立“平安大姐”工作室,累计调解纠纷1320起,化解成功率达98.3%。

  各地不断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人民调解员队伍,提高响应群众诉求和为民服务能力水平,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各地支持多方主体参与乡村治理,当前,全国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已基本实现全覆盖。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