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体育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9月19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全民健身 热潮涌秦岭(全运观察)

本报记者 王 亮 李 洋 陶相安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19日   第 07 版)

  秦岭风光。
  关 克摄

  借十四运会举办契机,陕西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图为小学生在宝鸡市渭河公园学习查拳。
  本报记者 张丹华摄

  第十四届全运会呈现的不仅是赛场上精彩的竞争,更有赛场下群众健身涌动的热潮。借力全运会,健身热潮正在三秦大地持续升温。运动员与健身者共同挥洒体育的激情与魅力,精彩岂止赛场。

  群众的参与,让全运会更接地气。正如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副司长邱汝所说:“全运会既是运动员的全运会,也是普通老百姓的全运会。”通过全运会推动全民健身的普及与发展,让体育运动在赛场之外同样蓬勃开展,体育强国的基石正不断夯实。

  全民全运,群众积极参与

  十四运会绝大多数比赛项目在陕西的13个市(区)举办,帆船、冲浪、霹雳舞、击剑等项目被安排在其他7个省市举办,实现了多地联动。赛事举办地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高水平赛事,关注体育、参与锻炼的热情被进一步激发。

  陕西商洛的蟒岭绿道是本届全运会公路自行车项目的赛道,平时这里是民间骑行爱好者的乐园。骑行爱好者高品涛说:“我们平时常在绿道上骑车,等公路自行车比赛开始后,我会到赛场为选手加油,看看专业选手是如何在我们熟悉的赛道上比赛的。”

  在天津举行的上届全运会首次增设群众比赛项目。进入“陕西时间”,群众项目增加了59个小项。首次设立的广场舞、广播体操、健身气功、太极拳4个展演项目以线上形式举办,吸引了各地的766支队伍、6800多人参赛。

  “没想到小小广场舞也能跳到全国大舞台,希望这样接地气的比赛能多些!”来自宁夏的李慧娟不仅率领陈袁滩镇广场舞代表队登上全运会,而且获得群众展演广场舞项目农村乡镇组二等奖,这让她兴奋不已。

  同时,陕西先后组织近千场“我要上全运”系列赛事活动,连续4年举办群众足球三级联赛和篮球、羽毛球城际联赛……群众在体育运动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全民全运”理念不断写下新注脚。

  全运惠民,场地建到门口

  借全运会东风,陕西的体育场地设施大幅增加,86个大型体育场馆在各地拔地而起,成为城市新地标。

  近年来, 一批批全民健身设施建在了百姓的家门口。陕西启动渭河、延河、汉江、丹江全民健身长廊等一批重大体育健身设施项目,建设县级公共体育场馆87个,建成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多功能健身场地81个,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工程、智慧社区等项目5117个,新建足球场地628块。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各级各类公共体育场馆分步、分批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目前全省实现这一目标的大型场馆已达31个,中小型场馆已达118个。

  在延安市,一条长达3.6公里的红色健身步道依河而建,犹如一条彩带,将延安市内多个健身广场串联起来。位于宝鸡市渭河沿岸的健身长廊,长达100公里,拥有渭河公园、石鼓山滨河大道健身长廊、五环体育公园、高新城市生态体育公园多个运动场所,满足了当地群众不同的运动需求。

  十四运会结束后,美轮美奂的比赛场馆将成为引领当地群众健身的重要平台。以西安城市新地标——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为例,全运会结束后,该体育场将采用有偿使用与免费开放相结合的方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体验高质量的运动场馆。此外,场馆周边修建的篮球场、儿童活动区等设施,成为不少市民休闲活动的热门目的地。

  陕西省体育局副局长董利介绍,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十二五”时期的1.07平方米增加到“十三五”末的1.97平方米,城乡群众健身参与率达43%。“我们将继续推动,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有体育设施。”董利说。

  同心同行,激发健身热情

  陕西当下的健身热潮堪称全民健身蓬勃开展的一个生动写照:全省群众的健身意识普遍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640万人,有全民健身示范县40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超过2.6‰,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更具吸引力,健身组织体系更加完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群众体育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每个阶段群众的健身需求都是不一样的。”邱汝说:“群众体育不再仅仅是‘体育’,不再仅仅是走走、跑跑、跳跳,而是要为人民的健康服务,这是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更高要求。”

  时代同样赋予了全运会新的意义和发展方向。近两届全运会的应时而变,让竞技体育健儿和普通健身群众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都成为构建体育强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全运会,带动健身热潮,让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让建设体育强国的坐标更加清晰。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