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9月18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谱写地区抗疫新篇章 共创合作发展新局面

——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在结束对越南、柬埔寨、新加坡、韩国访问后接受国内媒体采访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18日   第 06 版)

  本报杜尚别9月17日电  9月17日,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在结束对越南、柬埔寨、新加坡、韩国访问后,接受了国内媒体采访。全文如下:

  一、记者:越南、柬埔寨、新加坡、韩国都是中国的重要邻国,此访从哪些方面促进了中国同四国关系?

  王毅:中国同越南、柬埔寨、新加坡、韩国互为友好邻邦和重要伙伴,务实合作深入,共同利益广泛,在诸多地区和国际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近立场。当前,百年变局深刻演进,世纪大疫起伏延宕,中国同四国关系步入承前启后关键时期。此次亚洲四国之行,旨在遵循四国高层战略引领,推动互利合作提质升级,携手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通过与四国政要广泛深入沟通,访问取得预期成果。

  一是增进了政治互信。中国同四国一致同意弘扬睦邻友好精神,尊重对方选择的发展道路,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理解支持,中方重申将坚定奉行对四国友好政策。四国重申将对华关系置于外交头等或优先位置。各方祝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相信中方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砥砺前行并取得更大成就。越方强调谁也无法动摇和改变越中之间的团结合作,将坚定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各自发展目标。柬方表示将巩固加强柬中铁杆友谊,坚定同中方站在一起,加快打造柬中命运共同体。新方重申珍视两国互利合作成果,愿与时俱进,合作开创两国关系新时代。韩方强调愿深入推进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挥好中韩关系未来发展委员会作用,以明年建交30周年为契机,规划和推动两国关系更好地面向未来。

  二是深化了互利合作。中国同四国一致认为,当务之急是团结抗疫,尽快控制并彻底战胜疫情,稳步推进经济复苏。四国既是中国国内大循环的外延,也是国际循环的前沿。各方同意构建互利共赢格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越将依托陆海相连优势,巩固经贸投资双核驱动,力争2021年双边贸易取得更大突破。中柬将推动两国自贸协定早日生效,稳步实施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金边至西港高速公路等大项目建设。中新将充分发挥“陆海新通道”作用,深化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等新型合作。中韩将加快完成双边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深化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大数据、新材料等尖端领域合作,推动两国务实合作高质量融合发展。

  三是加强了多边协调。中国同四国同意坚持多边主义理念,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抵制鼓吹分裂、挑动对抗的错误行径。中越重申在人权等领域加强沟通协调,维护共同战略利益。中柬强调将紧密团结协作,反对单边霸凌和强权政治。中新同意聚焦多边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中韩愿深化多边框架下协调配合,积极推进区域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挑战。

  总的看,四国之行实现了赓续友谊、加强团结、增进互信、深化合作的目标,中国和四国都认为当前双方关系保持着积极发展态势,强调将巩固和加强双多边合作,为地区乃至全球抗击疫情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二、记者: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周边明显反弹,抗击疫情成为周边国家当务之急。能否介绍一下近期同四国开展抗疫合作情况?

  王毅:中国与越南、柬埔寨、新加坡和韩国或山水相连、或隔海相望,彼此唇齿相依、感情相牵,同属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同四国领导人保持战略沟通,就共同抗疫指明方向。四国互施援手,共克时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抗疫合作,展现了守望相助的邻里亲情。面对病毒变异多发和周边各国疫情反弹,中方投桃报李,紧急驰援,向柬、越提供大量新冠疫苗和抗疫物资,同新、韩加大诊疗信息共享和医疗技术合作,为支持各国防控疫情作出积极贡献。越方称中方疫苗援助是“雪中送炭”,柬方表示中国疫苗及时挽救生命,新方赞赏中方同各国分享抗疫经验,韩方强调中韩树立了国际抗疫合作典范。各方就下一步抗疫合作达成诸多共识。

  中方承诺继续为各国抗疫提供力所能及帮助,继续把东盟国家作为疫苗供应优先方向。将依托“中国东盟疫苗之友”等机制,同东盟国家和韩国加强疫苗和药物研发、病毒研究等领域合作。三国重申支持中方开展“春苗行动”,为当地中国公民防疫提供保障。各方同意加强疫情联防联控,利用好“快捷通道”和“绿色通道”,保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疫后复苏。强调抗击疫情要尊重科学、团结协作,要本着开放、透明原则,开展真正的全球科学溯源,反对将溯源政治化、工具化。各国赞赏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倡议,愿积极参与中方发起的“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网络及其他卫生健康合作行动,维护本地区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福祉。

  三、记者:越、柬、新三国都是东盟成员国,今年又是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此访对于推动中国和东盟合作有何意义?怎么看下步中国东盟关系发展?

  王毅: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30年来,双方合作开创了一系列“第一”纪录,树立了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成为地区和平发展的重要支柱,也为11国20亿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福祉。

  此次出访越、柬、新三国,并在访前专门同老挝外长视频会谈,一个重要议题就是促推中国—东盟关系开创新局面,我们一致认为,要以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为契机,全面提升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水平,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要重点围绕抗击疫情和疫后复苏,拓展合作新领域,打造合作新亮点。要加强团结互助意识,推动东亚地区成为共同发展的示范区,而不是地缘博弈的竞技场。双方确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共同办好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活动。东盟国家普遍希望同中国发展更为强劲有力的合作关系。值此双方关系进入而立之年,双方都认为要通过隆重举办纪念活动,梳理总结过去30年成果经验,展望规划未来合作的目标方向。

  二是共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东盟将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明年初生效实施,加快推进互联互通、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合作,大力促进可持续繁荣发展。用好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加快“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深化地区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支持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前行。

  三是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当事国将努力恪守高层共识,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不采取使局势复杂化、争议扩大化的单方面行动,共同警惕和抵制域外势力插手挑拨。中方将同东盟国家保持密切协作,全面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推进海上合作和共同开发,加快“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力争早日达成符合国际法、有效且有实质意义的地区规则。

  四是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团结合作,鼓吹分裂是开历史倒车,挑动对抗违背时代潮流。各方将弘扬同舟共济的主旋律,摒弃零和博弈的旧思维,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努力践行合作共赢的多边主义,携手打造共同发展的新时代。

  四、记者:当前朝鲜半岛形势处于复杂变化中。您此访同韩方就半岛最新形势交换了意见。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王毅:当前,半岛形势又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引起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韩双方深入沟通,增进了相互了解,达成了新的共识。

  一是要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半岛和平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不管形势如何跌宕起伏,都不应放弃对半岛和平稳定的期盼,都不应停止对半岛和平稳定的争取。要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和排除各种干扰,毫不动摇地推进半岛和平进程。二是要坚持对话解决问题。实现半岛无核化和半岛长治久安必须照顾各方合理关切,通过持之以恒对话,增进共识,降低紧张,在此基础上采取切实行动,争取形成良性循环。三是要坚持改善南北关系。半岛双方是半岛真正的主人,半岛的前途命运应当掌握在半岛人民手中。南北双方应加强沟通交流、化解矛盾分歧、推进互利合作,朝着共同发展繁荣的方向迈进。

  中方表示将继续坚定支持韩方改善发展南北关系的努力。韩方积极评价中方在半岛问题上的重要贡献,希望中方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五、记者:一些国际媒体评论称,此次访问周边四国表明,中美正在本地区进行激烈大国博弈。对此您有何看法?

  王毅:这是疫情以来中国外长第四次访问东南亚国家、第二次访问韩国,我还多次接待了周边国家外长访华。我们之间就像亲戚一样常来常往,邻里一样有商有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团结协作建设好本地区各国共有的家园。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就是要以自身发展带给各国尤其是周边邻国更多发展机遇,彼此相互成就,实现共同发展。中国同周边国家日益成为重要的战略伙伴和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把中国同周边国家发展关系解读为与其他大国竞争博弈,这是早已过时的冷战思维。中国始终秉持亲诚惠容理念,与周边各国平等相待,从来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我们无意与任何大国在亚洲竞争对抗,地区国家也明确表示不愿选边站队。中国古人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事实反复证明,对抗没有赢家,合作才是正道。要打破所谓“大国博弈”的怪圈,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开展双多边协调合作。

  当前本地区最紧迫的任务是抗疫和复苏。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都是地区国家重要合作伙伴,都具有重要影响力。应该展现大格局、体现大担当,推动中美关系回到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以建设性方式在本地区开展协调合作,和地区国家一道实现互利共赢。这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也符合地区国家共同期盼。中方对此始终持开放态度,抱持诚意和善意,美方应放弃零和思维,同中方相向而行。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