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9月17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善于运用科技力量保障公共安全(新论)

朱永新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17日   第 07 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是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必然要求。公共安全涵盖内容广泛,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群众对社会治理的切身感受。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需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支撑,善于运用科技力量保障公共安全。

  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要实现“中国创造”。当前公共安全领域高精尖技术装备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进口,尤其是关键核心部件和针对复杂环境的智能成套装备等仍受制于人。实践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唯有坚持自主创新,自身“腰板硬”,才能避免“卡脖子”。这就需要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企业的积极性,系统规划、集中攻关,尽快实现公共安全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给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赋予“中国智慧”。目前,各行各业和全国各地都在推进智慧管理,智慧法院、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治理创新层出不穷。打造智慧型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一方面要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全面提升国家安全信息集成、综合研判和危机应对能力,提升突发事件处置救援等各个环节的科技水平;另一方面要防范新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数据泄露、病毒传播、算法歧视等潜在风险,克服当前检验检测标准不成熟和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科技保障公共安全要体现“中国担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数字化防疫取得巨大成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中国经验、展现了中国担当。全球视野下的公共安全科技创新,既要在自主研发基础上推动广泛协作,也要在技术过硬前提下提供中国方案。既要技术共享,也要引领标准,这是大国担当的应有之义。以互利共赢为导向,与各国共同推进公共安全科技发展,共同加强公共安全全球治理,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不断迈进。

  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要展现制度优势。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安全、社会治安、网络安全等重要性日益凸显,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是重视事前预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创新活动形式,推动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更好走近群众。二是加强应急管理。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高负荷、高压力、高风险特点,每天24小时都要应急值守,随时准备面对极端情况和生死考验,需要推动应急管理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三是共建共治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共安全保障模式要充分体现制度优势,推进公共安全综合保障一体化平台建设,真正做到全国上下一盘棋。

  安全是发展的保障,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善于运用科技力量保障公共安全,才能更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作者为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