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9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新闻报道要学会讲故事

陆绍阳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14日   第 20 版)

  新闻报道要学会讲故事。怎样才能够讲好故事?《人民日报记者说:好稿怎样讲故事》从“文以载道”“文贵有物”“文须有序”三个角度,探讨立意、内容、结构对讲好新闻故事的意义。书中收录的40余篇优秀稿件,由人民日报数十位记者采写于不同时期,既作为作者阐述“好稿怎样讲故事”的具体案例,又共同折射出人民日报新闻写作的优秀传统。

  文章立意是讲好故事的关键。作者认为,一个成熟的记者要能够准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敏锐把握时代发展趋势,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文章立意高、与时代主旋律相吻合,写出来的作品才能充分反映时代精神。有的作品虽然也反映当下现实,但新闻价值不高,就是因为它没有把一个具体的新闻事件放在全局中审视,没有处理好局部真实和整体真实的关系。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浙江省玉环市决定将上世纪70年代填海建造的大坝撤掉,改为建桥。这件事很快引起人民日报关注。报道没有把撤坝建桥视为一个微观事件,而是从中看到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绿色发展”。坝改桥,发挥当地海洋资源作用,改善海湾生态环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大举措。

  讲好故事,贵在言之有物,所谓“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新闻报道要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用事实说话。具体来说,新闻写作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问题为导向是写好一篇报道的有效切入点。比如报道关爱留守儿童的《吉林白山 努力填补爱的空白》等,都围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文章。当然,一定要实事求是、分寸得当。高明的讲述往往在不动声色中让鲜明的观点进入读者内心。

  “叙事不简单,结构有规律。”讲好故事,抓住“结构”这个关键词,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结构是时空编排的艺术,是一篇报道稳定的内在支撑。书中集纳了叙事结构多样化的范例,作者对其条分缕析,进一步揭示出结构对讲好故事的作用。采用单线叙述、按照时间顺序娓娓道来的,往往读起来清晰明了,是我们日常叙事中最常用的结构。本书收录的《“第一书记”收牛记》,则尝试“给公家收牛+给孩子治病”的“双线叙事”手法,两个维度齐头并进,既丰富了内容,又增加了吸引力。再比如,采用分段式结构的《十年治荒 山河披绿》,3个小节各有侧重,分别以事、人和未解决的问题为侧重点,同时又以一个村支书的视角把事件串连起来,从而增强了作品的广度和深度。又比如《妈妈教我放鸭子》一文,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曲折有趣的故事,作者在文体创新上想办法,采用口述实录的方式,素材丰富、语言生动,作品透出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人物一下子鲜活起来,“劳动者是美丽的”这个主题也自然地传递给了读者。

  优秀新闻报道之所以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是因为立意有高度、内容有厚度、表达有温度。《人民日报记者说:好稿怎样讲故事》通过大量优秀新闻作品案例对新闻报道的叙事规律进行系统、深入的探索和解析。这是作者本人的经验之谈,也是人民日报记者集体探索出来的宝贵经验。

  (《人民日报记者说:好稿怎样讲故事》:费伟伟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